首頁>生態>資訊
全國有11個城市因沙塵影響,小時AQI達到500
近十年最強沙塵天氣襲擊北方3月14日起,一場近十年來強度最強的沙塵天氣席卷我國北方。
截至3月15日9時,全國已有11個城市因沙塵影響,小時AQI達到500。目前,沙塵主體已經逐步抵達華北地區,北京市PM10小時濃度從3月15日8時的1370微克/立方米躍升到9時的6450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隨之推高,達462微克/立方米,北京城六區PM10達8108微克/立方米,預計高濃度沙塵影響持續到傍晚,入夜后隨著沙塵主體南移逐步緩解,空氣質量恢復到輕度污染水平。
通常,西北方向冷空氣對于下游地區的污染起清除作用,但這次冷空氣卻攜帶了高濃度的沙塵,突發的沙塵暴導致多地空氣質量迅速轉差。
沙塵從何而來?
沙塵“卷土重來”,也給人們帶來許多疑問:沙塵天氣怎么又回來了?這些沙子是從哪里來的?以后還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沙塵天?
對于北京上空的沙塵,人們通過衛星遙感,找到了源頭——蒙古國。
衛星遙感監測圖像顯示,3月14日晚間起,源于蒙古國的沙塵隨著氣流逐步南下,3月15日凌晨3時起自北向南影響北京。
簡而言之,冷空氣南下,途經蒙古國時攜帶了沙塵,給我國北方多地帶來沙塵天氣。
蒙古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90%的土地位于干旱帶,是亞洲荒漠化現象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數據資料顯示,近80年里,蒙古國氣候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3倍多,其森林覆蓋率比起上個世紀50年代減少兩倍多。特別是蒙古國南部,由于身處內陸,北部的水汽難以到達且蒸發較強,加之人類活動對當地環境的影響,導致荒漠化程度更為嚴重。
2018年,蒙古國自然環境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這個國家76.8%的土地已經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并在進一步蔓延。
該如何防范?
知道了沙塵的源頭,那么我國該如何防范?
事實上,防沙治沙一直是這些年來我國各部門在努力去做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創造出我國的“綠色防線”。
從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相繼啟動以來,各省(區)政府各自規劃,許多企業紛紛投入,百姓親身參與,幾十年來植樹造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3月12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彭有冬表示,2018年中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分別比2005年增加4509萬公頃和51.04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和蓄積連續多年增長,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人工林面積7954.28萬公頃,全球增綠1/4來自中國,中國是世界上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
數據顯示,60年來,中國北方地區春季(3月-5月)沙塵天氣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成果顯著,但不意味著前路一片坦途。這次沙塵天氣再一次向人們發出警示:要持續推動防沙治沙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科學監測預警工作,不斷推進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體系建設。
這一次的沙塵天氣也告訴我們,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需要各國攜手合作,共同努力。
(本報記者胡秀芳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秦云
關鍵詞:沙塵天氣 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