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聞 >時政
中共中央 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
(四)加強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宣傳、傳承
注重發掘、總結黨在革命時期領導人民進行法治建設的光榮歷史和成功實踐,大力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探索建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明確保護責任,修繕相關設施,完善展陳內容。組織開展紅色法治文化研究闡發、展示利用、宣傳普及、傳播交流等活動。建設一批以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法治基因,教育引導全社會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覺。
(五)加強法治文化國際傳播和國際交流
以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為著力點,突出對外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優越性、新時代法治建設實踐成果和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講好中國遵循國際法故事,對外宣示我國積極維護國際法治、捍衛國際公平與正義的立場主張。注重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法治作用。編寫涉外案例資料,對我境外企業、機構和人員加強當地法律宣傳。建立涉外工作法務制度,加強對我國法域外適用研究,推動海外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舉辦法治國際論壇,宣介好習近平法治思想,開展與世界各國法治文化對話。堅持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加強法治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積極對來華、在華外國人開展法治宣傳,引導其遵守我國法律,保障其合法權益。
五、 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
(一)加強基層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鄉村(社區)建設。加大鄉村(社區)普法力度,實施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完善和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開展面向家庭的普法主題實踐活動,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建設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模范守法家庭,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加強鄉村(社區)依法治理,探索實行積分制,因地制宜推廣村民評理說事點、社區“法律之家”等做法,打造基層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陣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動態管理,提高創建質量,促進鄉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措施在城鄉基層落地生根。
深化依法治校。深化“法律進學?!?,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體系,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切實提升依法辦學、依法執教的意識和能力。落實“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防范校園欺凌、性侵害等方面法治教育,深化學校及周邊環境依法治理。
深化依法治企。深化“法律進企業”,落實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提高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合規建設,防范法律風險,提升企業管理法治化水平。
(二)深化行業依法治理
引導和支持各行業依法制定規約、章程,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實現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依法維護成員合法權益。推進業務標準程序完善、合法合規審查到位、防范化解風險及時、法律監督有效的法治化行業治理。
深化“法律進網絡”,加強對網絡企業管理和從業人員法治教育,推動網絡企業自覺履行責任,做到依法依規經營。完善網絡管理制度規范,培育符合互聯網發展規律、體現公序良俗的網絡倫理、網絡規則。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網民法治意識,引導廣大網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三)開展專項依法治理
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專項依法治理,開展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在應急狀態下依法行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
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加強對縣(市、區、旗)、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區域治理中法治狀況的研究評估工作,大力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 著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
(一)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開展實時普法
把普法融入立法過程。在法律法規制定、修改過程中,通過公開征求意見、聽證會、論證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形式擴大社會參與。通過立法機關新聞發言人等機制解讀法律問題,回應社會關切。在司法解釋制定過程中,加強相關普法工作。法律法規正式公布時,一般應當同步進行解讀。
把普法融入執法、司法過程。制定執法、司法辦案中開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相關法律規范的普法宣傳,把向行政相對人、案件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法融入執法、司法辦案程序中,實現執法辦案的全員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中,加強普法宣傳。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利用受理、審理、決定等各環節實時普法,引導教育申請人依法維權、表達訴求。充分運用公開開庭、巡回審判、庭審現場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宣講法律,釋法說理。
把普法融入法律服務過程。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調處矛盾糾紛、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時,加強釋法析理,引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依法辦事。加快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在人民群眾需要法律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法律的溫暖和力量。
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實法官、檢察官、行政復議人員、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和典型案例發布制度,健全以案普法長效機制,使廣大法治工作者成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普法者。培育以案普法品牌,針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遇到的具體法律問題及時開展普法。充分利用典型案事件向公眾進行法律解讀,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決的過程成為全民普法的公開課。
(二)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
壯大社會普法力量。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普法中的作用,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普法的途徑,發展和規范公益性普法組織。加強普法講師團建設,充分發揮法律實務工作者、法學教師的作用。加強普法志愿隊伍建設,組織、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開展普法志愿服務。
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加強對社會力量開展普法的管理服務、組織引導和政策、資金、項目扶持,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社會普法機制。健全嘉許制度,推動普法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法治 普法 加強 開展 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