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陳凱先院士:我國生物醫藥發展呈現出新格局、新態勢
“我國新藥研發呈現出新的發展面貌,與過去相比,前進了一大步,上了一個大臺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近日,在人民網·人民健康主辦的“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強化藥品科技創新支撐”主題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重大新藥創制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介紹,從國際第三方評價來看,我國新藥研發水平已經從國際上的第三梯隊躋身第二梯隊。
“經過數十年不懈努力,我國新藥研發能力顯著提升,新藥研發數量迅速攀升。”陳凱先認為,近年來我國新藥研發處于 “集中爆發”狀態,在國際新藥研發的“總盤子”中已占據一定的地位和份額。不但新藥研發數量快速增長,而且新藥研發科技水平也明顯提升。我國研發的部分新藥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獲批上市,被列入“快速審評”,獲得了國際上的良好評價。
陳凱先介紹,在國家大力推動下,我國的新藥研發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以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龍頭骨干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每年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新藥研發。在我國近年獲批上市的創新藥中,相當大的比重是由企業研發出來的。企業已經逐步成為我國新藥研發領域創新的主體和投入的主體。
回顧走過的歷程,陳凱先強調,我國新藥研發之所以能快速發展,歸根結底得益于眾多創新要素的匯聚,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其中包括人才、資本、特別是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等。
陳凱先介紹,在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創新藥數量大幅增長,但原始創新不足,研發的新藥雖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但所依據的靶點和作用機制往往不是由我們首先發現的,是在別人開辟的賽道里創新。因此,在新藥研發方面,不但要有創新的藥物,還要有更多的原始創新,爭取在藥物靶點和作用機制方面取得若干創新突破,能夠在一些疾病治療領域開辟新的前沿和方向,開辟新的賽道,引領創新發展。
“做原始創新比起在已知作用靶點、作用機制上研發新藥要艱難得多,不僅耗費時間長,投入資金大,而且要承擔更大的失敗風險。這既需要資本市場有更加理性和長遠的投資眼光和策略、足夠的耐心和支持,也需要國家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加強基礎研究與藥學研究之間的轉化銜接,避免基礎研究成果停留在紙上。”陳凱先說。
編輯:何方
關鍵詞:新藥 研發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