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開展專題調研
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 加快廣西產業動能轉換
人民政協網7月19日電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高度重視,把“貫徹落實中央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意見,加快廣西產業動能轉換”列為2022年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議題。自治區政協主席孫大偉,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黃洲率隊開展調研,指導修改完善調研報告,高位推動調查研究、凝聚共識和建言資政工作。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的馬王風電場。(圖片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廣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以及系列文件編制工作專班,統籌推進全區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部署,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自治區“十四五”規劃綱要。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的決定》,明確提出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廣西碳達峰實施方案》,配套出臺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物流、城鄉建設等領域17個保障方案,形成了“1+1+N”政策體系,全方位指導全區深入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深入實施珠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森林蓄積量超9.49億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儲量約5.11億噸、占全國5.6%,年均增加森林碳匯2200萬噸,折合吸收固定二氧化碳8000萬噸、占全國10.6%,有效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第二,加大產業轉型升級力度。堅持以“綠色”為方向,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深入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廣西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8個,自治區級綠色園區15個,國家級綠色工廠67個,自治區級綠色工廠107個;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36種,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成。創建智能工廠示范企業88家、數字化車間17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16%以上,產業不斷優化升級。下達1.8億元財政資金支持103個節能技改項目,大力推動鋼鐵、鐵合金、有色、建材、電力、石化化工、制糖等傳統行業節能技術改造。
第三,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快編制沿海清潔能源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及廣西海上風電發展規劃、農林生物質發電中長期規劃、紅水河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等專項規劃。出臺2021年保障性和市場化并網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方案,新增風電、光伏項目建設容量約2300萬千瓦。海上風電規劃獲得國家能源局正式批復,總裝機容量750萬千瓦。推進生物質發電建設,全區生物質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211萬千瓦,在建裝機容量64萬千瓦。推進沿海及沿江碼頭港口岸電設施建設,改造建設103套岸電設施。
第四,大力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完善綠色產品和服務認證管理,擴大節能、節水、環保、再生利用等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及綠色建造,2021年全區城鎮新建節能建筑7687.68萬平方米,折合節能量126.58萬噸標準煤。全區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比重達到78%,提前一年超額完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的目標任務。大力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和智能交通,全區新能源汽車總保有量22.46萬輛、建成充電樁7.78萬個。“十三五”期間,營運客車、貨車、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同期下降3.6%、4.2%和6.8%。
廣西屬后發展欠發達地區,調研指出廣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需要盡快解決。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政策領會尚不到位。二是廣西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三是廣西能源結構不合理。四是廣西增匯和低碳技術研發滯后。
對此,調研組建議,廣西要完整準確貫徹落實中央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意見,加快廣西產業動能轉換。
第一,注重全方位理解,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廣西后發展、欠發達區情,結合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特點,用好用足國家政策。因地制宜推進區域達峰,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第二,注重高標準落實,扎實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北部灣國家戰略性產業(大宗商品)基地,科學布局鋼鐵、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建材、糖業、食品加工、木材與家具加工、玻璃、化工等大宗商品產業,單列能耗等各項指標。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產業轉移但能耗指標不轉移”。主動升級承接產業轉移。堅持“轉移中轉型”,推動“新增產能、區外產業轉移產能、升級產能”統籌布局北部灣經濟區,切實做好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有序推動產業在轉移中升級、在升級中發展。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
第三,注重關鍵點突破,全力打造清潔能源體系。爭取國家支持建設廣西北部灣綜合能源基地、加快推進北部灣核電項目群建設。大力發展其他清潔能源等。
第四,注重多角度發力,全面提升碳匯能力。自治區政府盡快出臺關于廣西林業碳匯增匯及開發交易的指導意見,規范管理全區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工作。加強生態碳匯能力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建立廣西統一碳匯交易中心。爭取國家支持廣西建設林業碳匯交易中心和廣西—東盟碳匯跨境交易中心,加強廣西在全國范圍對碳交易市場建設的話語權。
第五,注重深層次統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綠色投融資服務體系。加強金融政策研究,結合廣西實際制定出臺綠色金融條例,明確綠色金融發展定位。加快建設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用好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等機遇。豐富融資渠道。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權、用能權、碳排放權、用水權、節能環保項目特許經營權、綠色工程項目收費權等權益抵質押市場化交易,擴大抵質押融資規模。引導保險機構創新開發與減排、增綠、節能相掛鉤的保險產品,引導商業保險機構推出綠色企業貸款保險等險種。(廣西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
編輯:羅文
關鍵詞:廣西 綠色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