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聚合專題聚合
為“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三)
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報道
決定“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人
“決定‘創新驅動’的關鍵在人,培養創新型人才不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來的教育使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教育是根本。”在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6日上午第三專題的小組討論中,蔡威常委的發言引發了多位常委和委員對于教育在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以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重要作用的思考。
在蔡威看來,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積極參與到創業洪流之中的生力軍,應該是各級各類教育都要深入考慮的問題。義務教育階段應當重在培養學生的興趣、習慣和愛好。高中階段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深層次人生規劃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品質。高等教育鮮明的學科和專業培養傾向,通識教育的課程設計與選擇,也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同樣重要。“但現在的現實是,教育一味追求同質化的發展,沒有在培養孩子的創新活力和個性化發展方面下功夫,這將對我國未來的創新非常不利。教育領域需要進行一場深入改革。”
“的確,現在的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個創新的社會需要一個極具包容度的學校文化,一個豐富多樣而有層次的課程規劃,一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校園秩序,一個面臨競爭和選擇的從教氛圍。現在的教育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和教師自身的水平有關,如果教師只會照本宣科,沒有創新能力,要去改變學生就很是困難。”鄭蘭蓀常委直言。
張泓銘委員對創新教育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教育在創新方面的缺失我覺得主要是傳統文化中的不良基因在作祟。舊的文化基因講究秉承上意,不逾規,這一觀念在中小學的教育中時有體現。我認為,我們應該主張的文化基因應是兼收并蓄,求突破。只有這樣的學校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的種子,才有可能成為驅動創新、實現發展的沃土。”(呂巍)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 “十三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