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兩會聚焦 兩會聚焦
兩會時間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此時,距離2020年不到6年。
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了決戰決勝時刻。
2015,上承“十二五”收官,下啟“十三五”開篇。
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如何凝心聚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戰,舉國期待,世界矚目。
節點
當決勝期與新常態相遇
2014年有兩件大事讓河北省保定市引人注目:一是房價一度飆升,二是“躋身”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要在民生投入和環境保護方面出臺更有效、更有力的措施,推進建設天藍、水凈、地綠的美好家園。”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市長馬譽峰說。
總人口1000多萬的保定市,發展壓力相當大。全市目前尚有阜平等9個貧困縣、130多萬貧困人口,貧困區域占全市總面積的59%。
一定程度上,保定是全國的縮影。
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到6年的時候進入新常態,中國需要一個堅定而成功的轉身。
轉身轉得好,就能攻克我國發展的階段性難題,繼續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
轉身轉得好,“調速換擋”就能更加平穩,爬坡過坎就能更加順利;
轉身轉得好,在沖刺階段就能跨過障礙、繞開陷阱,攻克決勝征途上的堡壘。
今年既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謀劃“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對于今后幾年實現預期目標非常關鍵。
“‘十三五’末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要把如何適應經濟新常態作為新五年規劃的主線,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全面布局改革發展。”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說。
展望未來5年,在合理區間內實現經濟穩健增長仍是基礎和前提,同時要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未來5年更強調結構性改革,特別是更大力度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真正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尤其是補足農村短板,搞好精準扶貧;更加注重防控風險,通過多種渠道化解地方債等潛在風險。
“中國的現代化有五大目標,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全國政協委員賈康說,在十八大確定的“兩個翻番”量化指標基礎上,五大目標的引入賦予了小康社會更多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際上就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擴大人民民主,同時享有藍天綠水,享有健康身心,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編輯:付鵬
關鍵詞:兩會 全國兩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