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兩會要聞 兩會要聞

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經濟新常態:7%,中國經濟增速辯證法

2015年03月12日 07:32 | 作者:楊朝英 張磊 崔呂萍 南蘇|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原標題:7%:中國經濟增速辯證法———全國政協委員熱議經濟新常態

  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把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設定在7%左右。

  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就GDP增速高低、新舊增長動力轉換、宏觀調控等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委員們認為,7%左右的增速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勢下,要為增長動力從舊模式轉換成新模式創造條件,實際上已經不低了。宏觀調控的方式也要適應新常態的變化,兼顧當下與長遠發展,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高VS低速度多少才合適?

  “我國GDP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已經很高了。”全國政協委員曹德旺說,考慮到我國人口近些來年平均增長只有1000萬左右,年均增長率不足1%,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GDP平均增幅都快到兩位數了,這樣平均下來人均GDP的生產效率要遠遠大于人口再生產的效率,整個社會的財富創造速度是呈加速度上升的。

  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我國2013年年末人口總數為136072萬人,2012年年末人口總數為135404萬人,增長率不足1%。另一組數字是,從1990年至2000年,我國人口10年間增長13215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07%。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快于經濟增長。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高達9.2%。

  全國政協委員錢穎一說,把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設定為7%,有些人心理上可能會感覺到有些壓力,但如果與全球經濟增長對比的話,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經濟體之一。

  世界銀行最近發布的預測信息顯示,2015年全球經濟增幅為3%,低于其去年6月作出的3.4%的增速預測。另據統計,2003年至2013年間,全球GDP年均增長率僅為2.8%。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美國為15.3%。

  全國政協委員朱光耀說,僅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來看,去年我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4,中美兩國已成為全球經濟名副其實的兩個強力引擎。

  新VS舊動力轉換需耐心

  “總理的報告三次提到實體經濟,兩次提到技術改造。此外,報告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了集中論述,周到、全面地提到了六個要點,即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低碳、調整結構、制造業服務化。”全國政協委員李毅中說,這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工業、制造業在實現工業現代化中的主導、支撐作用的肯定。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我國經濟發展的驅動力正在悄然發生變化。這也與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判斷是一致的: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增長動力切換,既有磨合期,也是陣痛期。正如高速行駛的車輛在面臨彎道時,必然要減速、換擋,方向校正后才能加速前行。

  全國政協委員賀同新說,我國工業面臨大而不強的關鍵原因之一是共性關鍵技術受制于人。10年后,中國高鐵、核電等現在領先的領域能否依然領先,工業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突破是關鍵。

  “但是,發動機、機床等10個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的突破,光靠一兩家企業的實力是不行的。”賀同新建議,必須上升為國家戰略,整合資源,將這10個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集中突破。這也是牽引中國經濟實現由大向強的跨越,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擇擇。

  近VS遠做好當下著眼未來

  委員們提到的“電周期”問題,反映了宏觀調控面對的復雜性。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芃說,電力投資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特征,必須保持適度的超前性。如果現有投資是1,那么在建項目應該達到2或者2.5,電網、電源建設的審批周期也有三四年。

  這意味著一項電力投資從動意到發電、上網,長度可能跨越五六年。朱永芃說,前些年就曾出現過一種現象:電力需求放緩時,投資審批也放緩,結果到了經濟發展到高峰時,只能拉閘限電。

  全國政協委員劉振亞說,去年全年發電量增長僅為3.2%,但從長期看,與我國經濟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相一致的是,全社會用電量還將維持一個較高的需求量。

  “預計到2050年,按現在的投資速度,我國人均用電量數據也僅比現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水平高一點。”劉振亞說。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籌劃之年。既著力當下,又著眼長遠,既是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體現出來的特點,也成為委員們討論的“基本模式”。

  “中國制造2025”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就體現了這個特點。

  此前即有消息稱,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即將上報國務院。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實現工業化;到2050年,邁入世界工業強國。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農村人口飲水、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調、節水農業、污水處理、水源保護……全國政協委員徐祖遠說,這份政府工作報告,有八個方面都提到了水的問題,是“水分”含量最大的一個報告。

  “只有把經濟增速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水平,環境承載量才有回旋余地,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對行業是壓力,對社會則是貢獻。”徐祖遠說。

 

編輯:曾珂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政協委員熱議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增速辯證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动漫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 中文字幕亚洲人成在线 | 久久久观看免费视频 |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