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雷艷代表:為保護傳統村落獻錦囊

2015年03月07日 17:40 | 作者:張春莉|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 張春莉)“如同中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應該從‘人’發展的角度入手破題,這就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利用經濟杠桿將利益向傳統村落的保護者、傳承者、利用者傾斜,才有可能調動 ‘人’的積極性,形成村民、政府、社會‘協同共護’傳統村落的新局面。”全國人大代表雷艷如是表示。

 

  雷艷舉出一組調研數據:進入二十一世紀(2000年)時,我國自然村總數為363萬個。到了2010年,僅僅過去十年,總數銳減為271萬個。其中,具較高保護價值的傳統村落現存不到5000個。

 

  針對此嚴峻現象,雷艷提出:“要堅決防止城鎮化進程破壞傳統村落,盡快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形式頒布實施《傳統村落保護條例》,進而推動全國人大起草《傳統村落保護法》(草案),防止傳統村落在城鎮化進程中遭到破壞甚至消失。”此外,還應建立省、市、縣三級政府、村民、智庫多維一體的聯席會議制度,并建立決策咨詢機制,涉及在傳統村落中進行的規劃編制和重大項目,充分聽取文化學者,兩會代表、委員的意見。

 

  “傳統村落正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寶貴資源,應積極探索以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傳統村落發展的新模式。”雷艷還認為,傳統村落的優勢可以在空間上為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提供基礎,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文化、生態配套和支撐,形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區域新格局。

 

  雷艷指出,傳統村落里電線雜亂、房屋修繕滯后,有時為了搶占水、電、柴等資源出現無序競爭,在嚴重制約村寨發展的背后,是沒有很好地滿足人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因此,需充分利用經濟杠桿健全保護者、傳承者、利用者利益保障機制,從而形成傳統村落“協同共護”的新局面。“一些火災之后均沒有明確信息透露相關責任人的問責經過。”雷艷建議建立嚴肅問責機制,設立傳統村落火患基金,促使責任人更好地履行防火職責。對傳統村落名錄上榜村落重大火災的,一律嚴肅向縣級(以上)政府主要責任人問責,并予以公開。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中國城鎮化 防止城鎮化進程破壞傳統村落 設立傳統村落火患基金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免费不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欧美性爱专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