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
——梁小虹委員談如何成為合格委員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王碩)每年全國兩會,梁小虹委員都是記者們“圍追堵截”的對象,他作為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掌握著我國航天事業的最新發展情況。
今年也不例外。“我國首枚固體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將在年內首飛;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計劃今年年底完成遙一火箭總裝,目前已進入首飛前最后‘沖刺’階段;我國目前研制規模最大、技術跨度最高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實體即將于海南發射場“亮出真容”,進行它問世以來的第一次“實戰演練”。這些綠色、環保、無污染的長征火箭家族的“新丁”,將成為未來我國航天火箭發展的主力軍。”“未來3年我國預計將完成50次火箭發射”……
每次面對媒體記者,梁小虹都頗為耐心細致。他多年的提案也與航天或科技相關。然而,他的關注點又不局限于此,“政協委員不僅要關注本領域的問題,經濟、社會、文化、民生都要關注。這與政協委員的定位與職能分不開。”
“合格的政協委員有兩個層面要求,第一是做正確的事;第二是正確地做事。”
梁小虹解釋,政協委員是通過民主黨派、團體、社會組織推薦,經過一定程序產生的,代表了社會各界。“首先應該判斷他“能不能代表”;再者即使是某些領域的代表,如果不具備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能力,也不應該成為委員。制度層面要‘做正確的事’。”
“正確地做事。是指委員對自己要有嚴格要求。”每年兩會上,總有一些雷人提案出現。談及此,梁小虹長嘆了一口氣,“有些委員平時不研究,臨時做一些低層次、沒有分量的提案。這是對國家議政資源的浪費,也造成了政府資源的浪費。”
梁小虹認為,社會事件紛繁復雜,問題的存在都具有一定合理面,政協委員需要仔細分析它們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歷史機制、解決問題要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問題等,最后才能客觀、實際、有建設性地提出解決措施。
對于一些提案屢次提出但沒有得到采納的現象,梁小虹提到,“曾經一位老委員的話讓我深受啟發。一要看說得對不對。二要是假設說得對,是不是大家形成了共識?或者眾人皆醉我獨醒,你有沒有能力讓別人都清醒?三是這些問題應該是一個不斷修改調整的過程,需要去考慮政府有沒有條件去實現。如果條件都具備,可以反復說,不斷去影響。”
梁小虹并不認為“說了沒人聽”會是常態。“說的過程對自己是提高,對社會有影響,對事情有推動。”
編輯:薛鑫
關鍵詞:我國航天事業 雷人提案出現 國家議政資源的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