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全國政協委員裘援平:
不惟GDP 但不能沒有導向性、約束性考核指標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訊(記者 高楊)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還要不要“GDP”作為領導干部的考核指標的爭論可謂見仁見智。這一話題同樣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昨天,在對外友好界別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認為,盡管我們可以不惟“GDP”論英雄,但是這不等于在對領導干部考核上就沒有一些導向性的考核指標。
“尤其看了今年一、二月的一些經濟指標,我深刻認識到,雖然我們國家經濟基本面和趨勢都還是好的,但也的確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裘援平說,當然,這里面由外部因素,有中國國民經濟過去30多快速發展帶來的一些問題的沉淀。
“但同樣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主觀因素。”求援平說,比方說,就像李克強總理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和官員存在不作為的問題,懶政的問題。
“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挺嚴重的,一個八項規定,原本是很正常的黨風建設、政風建設,但很多人卻找各種理由不作為了。” 求援平說,當然,有些懶政和不作為還不僅僅是因為八項規定,有的原因很復雜,“因此,對于這樣的懶政和不作為者的考核,我們雖然可以不惟‘GDP’,但這不等于說,就沒有一種導向性或者說是約束性指標來評價。”
裘援平認為,中國這么多年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從干部制度和對人員管理上來講,過去一些相關考核指標的機制還是有它積極作用的,“當然,這并等于說再回到惟‘GDP’論上來,但是總得有一些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指標,來確保我們從主觀上和客觀上推動我國的現代化進程穩步向前發展。”
求援平說,離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最后5年了,只有在這5年攻堅期沖上去,我們的國力應該就能達到相當的水平。但如果這5年沖不上去,再發生諸如發展停滯等情況,那么勢必會對我們的內政外交和國防等領域帶來更大的挑戰。“因此,目前情況下,要保證我國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我覺得還不能完全取消對領導干部的一些考核機制。”
編輯:薛鑫
關鍵詞:考核指標 導向性的考核指標 八項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