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深圳兩會專題報道>要聞要聞
文化立市 人才建設 改善民生
——聽聽政協委員們都在關注啥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孫錦 李世卓
“今年政協會議您最關注的熱點是什么?”深圳市政協六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記者采訪了部分正在大會組委會報到注冊的政協委員,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們關注的話題大都與自己長期從事的職業有較大關聯度,文化立市、人才建設以及改善民生等問題都在牽動著委員們的心。
為“文化立市”注入更多新內涵
著名導演李亞威委員表示,今年她將帶來一個讓大家眼前一亮的提案:在大梅沙建立以鋼琴為主題的“海濱音樂水城”。 李亞威的這個提案源自深圳一位著名鋼琴收藏家在其位于鹽田大梅沙附近的工作室里收藏的300多架古董鋼琴,目前,澳門文化機構計劃成立鋼琴博物館并將引入這些古董鋼琴,“作為‘鋼琴之都’的深圳為何不能好好利用這些資源呢?”于是,李亞威提出,結合目前已有的鹽田“大梅沙沙灘音樂節”資源可考慮建立一個鋼琴博物館及城市音樂小吧, 加之深圳設計師的景觀打造,組成一個具有深圳特色的“海濱音樂水城”。
剛剛當選的新委員梁宇就文化領域的創新創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不同于商業領域的創業,文化人才的創業更需要一種文化精神的傳揚,將好的創意和中華文化成功推向世界。”梁宇建議,將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深圳文化“走出去”作為深圳新一輪文化創業過程中的重頭戲,具體來說就是要鼓勵更多的文化人通過藝術的形式表現城市的景觀和人文精神,在人文創作上不斷涌現出“深圳原創”,而政府部門就應當為藝術人才和藝術創作創造好的氛圍和環境。
長期從事國樂的教學和培養的沙里晶委員則提出,“我們亟需通過一個平臺將廣東、深圳地區民間傳統的藝術種類進行搶救性保護并傳承下來。” 他表示,由于資金等客觀原因,民間的一些民族樂團發展舉步維艱,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依托深圳大學、深圳藝術學校等機構,在深建立一個國樂文化基地,推動國樂在深圳的發展,豐富深圳文化藝術種類。
為“集聚人才”提升城市軟環境
對于藝術人才的培養,深圳藝術學校的黃啟成委員一直信奉這樣一個信條:“一個學校可以無大樓,不能無大師,” 藝術人才的“集聚效應”表現在以高水準的大師以及一批優秀的同行,吸引更多藝術人才的好苗子來到深圳。鑒于深圳藝術類高等教育資源相對欠缺的現狀,黃啟成建言,讓更多世界知名的藝術院校來深建立特色學院,為集聚藝術人才而創造更加富有國際藝術氣息的城市軟環境。
同樣關注人才建設的還有莊文婷委員,她建議,深圳應將留學歸國人員資格認定程序適當簡化,增強深圳對海外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深圳正在建設國際化城市,關鍵是吸引到全球優秀的人才,尤其是深諳中西方文化的留學人員。”莊文婷委員認為,目前對于海外歸國人員的認定材料要求以及程序都相對復雜,對于引進高素質人才來說極為不利,以后可以建立一些綠色通道服務,讓人才體會到高效與便利。
為基層人員謀民生福利
這些年一直關注基層執法人員生存現狀的李龐芳委員今年將這個問題作為重點建議帶到了會上,“基層行政執法人員類別多,臨聘人員多,處于弱勢地位。”李龐芳認為,這要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臨聘人員的管理工作確實有待進一步規范,可以開展定期培訓;另一方面,也應適當提高臨聘人員待遇,吸引更多素質較高的人員加入這個隊伍,讓基層執法人員的生活有更好的保障,提升他們的民生幸福指數。
作為女性委員,深圳市方中合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昳茹非常關心女性員工產假期間的工資問題,她告訴記者,如果讓企業尤其是剛剛起步的一些中小企業來承擔這部分工資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她建議說,是否能讓社保基金來承擔一部分費用,這樣一來既減輕了企業的壓力,也為女性員工創造了更多平等的就業機會。
編輯:薛鑫
關鍵詞:深圳市政協委員 深圳市政協 提升城市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