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兩會要聞 兩會要聞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答記者問(實錄)

2015年03月07日 20:10 | 來源: 人民網
分享到: 

  [京華時報記者]:

  今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視組在向環保部反饋巡視意見的時候,特別指出環評方面的問題突出,在未批先建甚至紅頂中介等問題背后,隱藏的是環保監管的失職和腐敗問題,請問陳部長將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又如何應對環保系統內腐敗的問題?謝謝。

  2月9日中央巡視組向環保部通報了中央巡視的情況。環保部高度重視,成立了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我擔任領導小組的組長。一個月以來,我們開了多次會議,來落實整改的工作,一件一件的分析,一件一件的落實。應該說,中央巡視組提的這些問題,切中要害,實事求是。這些問題反映的不僅是環保部自身的問題,也有整個環保系統的問題。其中的原因,包括制度上的漏洞,包括管理上的缺陷,包括工作作風問題。我們提出“三個結合”,即整改要與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把制度的籠子扎牢、扎密,要跟新環保法的實施結合起來,要和環保部轉變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我們將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決查處一批未批先建、擅自變更的環評違法行為,要把違法企業納入誠信“黑名單”,把一些情節惡劣的企業移交司法。要在社會上引起震動,表明我們的堅決態度和信心。

  二是徹底解決您剛才提到環評“紅頂中介”的問題。我們決不允許“卡著審批吃環保、戴著紅頂賺黑錢”。我在這里向媒體朋友承諾,環保部所屬事業單位的8個環評機構,今年率先全部從環保部脫離,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三是深化環評制度的改革。要讓它陽光化,壓縮環評審批權的空間,強化兩項宏觀控制,一個是項目落在什么地方?不能把一個不該建的項目放在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保護源地,另一個是要強化行業的污染源總量控制。同時,我們要下放審批權,強化事中和事后監管。

  四是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的力度。要把環評項目從環評開始到審批到驗收,全部向社會公開。要把這個權力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做到“陽光環評”。要把政府和企業同時放在陽光下,接受公眾的監督。

  整個的整改情況,我們最后將向中央報告,也會及時地向社會公開,接受大家的監督。謝謝。

  [中國網記者]:

  陳部長您好,我國部分地區曾經因修建PX和垃圾焚燒場項目引發一些群體性事件,您有什么看法?另外,環保部怎么消除公眾的疑慮,使老百姓放心修建在身邊的這些項目是安全的?謝謝。

  [陳吉寧]:

  謝謝您的提問。我自己過去也一直關心這個問題。去年在清華畢業生典禮上,我專門稱贊了清華學生維護PX詞條,這樣一個堅持科學真理的精神,大家應該關注到了。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維護自身環境權益的意識也在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會摻雜一些利益訴求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有,在世界各國發展中都有這個問題,英語叫“Not-In-My-Back-Yard”,我們叫鄰避效應。這個事情處理不好,會引起群體性事件,影響政府的公信力,甚至把一個環境問題擴大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確實要非常謹慎地處理。

  環保部的態度也是非常明確的。PX是非常重要的工業技術產業,垃圾焚燒等設施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我們要支持這些設施的建設,但是要依法建設。要支持技術先進、環保措施到位,選址符合要求的項目建設。環保部門在審批過程中,也要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切實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依法嚴格審批,特別是在建成之后也要加強監管,讓老百姓放心。

  在這里,我也希望各級政府提高自身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特別是在這類項目的前期,在規劃選址、公眾參與、信息公開等方面加大力度,認真聽取公眾的意見,保障公眾的權益,妥善處理好這類項目的“上馬”問題。同時,我也希望企業不要躲在政府的后面,要積極溝通,讓利于民,與社區共建,積極做好相關工作。這是我的想法。謝謝。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請問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會不會有矛盾?就是怎么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改善環境質量呢?謝謝。

  [陳吉寧]:

  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確實在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也非常艱巨,破解和平衡它們之間的矛盾,確實面臨很大的挑戰。我想,在這里講,挑戰也是機遇。我們應對今天的危機,就是要避免明天更大的危機,我們抓住今天的機遇,是為了明天創造更好的發展機遇。所以,首先我們不能回到過去粗放式發展的老路上,經濟下行壓力大,環保工作不能放松。

  第二,我們是在全球競爭的經濟體系下,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特別是做強,不能靠保護落后來實現,要依托提高生產效率,依托技術創新來由大變強。而它的重要推手,就是提高環保的要求。好的經濟政策從來都是有利于環境保護的。違背自然規律,最終也是要違背經濟規律,受經濟規律懲罰的。另一方面,我想,我們應該看到,環保本身也是當前和今后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有些代表已經提出相應的建議。中國在未來的幾年環保投資需求非常大,大概8-10萬億元的水平上,而且這個投資沒有重復建設,長期受益,是一個好的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我們國家這些年環保的投入逐漸加大,大家可能注意到,過去三年全社會環保的投資,每年大概新增1000億元,問題是什么呢?問題是我們現在主要還是靠政府投入來解決,政府投入占的比例30%-40%之間,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的打開,還沒有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來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所以,下一步有幾個方面的工作需要我們突破:

  一是進行價格改革。推動價格體制改革,要形成合理的項目回報機制。二是進一步開放市場。推動包括財政部正在推動的PPP,第三方治理,要推動政府采購服務、排污權交易等環保市場的形成,提高治理效率。三是發展綠色金融。現在環保產業融資成本過高,環保產業很多部分不是暴利行業,是長期穩定的回報,所以要帶動一些有良心的資本、有社會責任感的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要形成一個更好的融資模式的設計。最后,一定要加強監管,規范環保市場,特別是環保企業要守法,不能成為污染的企業,要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市場的規范和服務質量的提高,來帶動對技術創新的需求。謝謝。

  [鳳凰衛視鳳凰網記者]:

  現在我們看到內地的一些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出現這樣一個狀況,一說政府治霾就要限制民眾的日常生活,比如限車、限制街面燒烤,甚至限制開火做飯,所以很多民眾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一說治霾,不去治理一些特殊的利益部門,反而對待這些弱勢群體,您是怎么看的?在治霾和保證民眾的正常權益之間是否有平衡點?謝謝。

  [陳吉寧]:

  坦率地講,大氣污染的來源,非常廣泛,也極其復雜,既有大家熟知的像煉鋼、水泥窯、燃煤等這些工業生產過程的排污,也有機動車、船舶等移動源的排放,也包括我們自己,比如裝修、餐飲油煙、量大面廣的面源排放。根據我們這些年的源解析情況,主要在北京、天津和上海,機動車來源的大概占24%左右,這是平均水平。餐飲、汽修、裝修涂料等活動所占比重大概在10%左右,這是排放的基本情況。

  治理霧霾,改善空氣情況,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形成合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一方面,我們將認真落實“大氣十條”所明確的各項治污任務,特別是強化企業治污,要落實企業作為治污主體的責任。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是霧霾的受害者,每個人也是霧霾的制造者。我們這個行當里有一個說法,就是每一個人看他排放量很小,微不足道,但是如果大家都這么樣做的話,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垃圾,一個人扔垃圾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每個人扔垃圾,我們的城市會成什么樣呢?

  所以,環境污染治理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轉變那些環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少開車,少放一些煙花,家里少用一些水,節約用水、用電,每個人的貢獻就是對治理霧霾的貢獻。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不做旁觀者,我們才能加快實現藍天常在這樣一個夢想。謝謝。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陳吉寧答記者問 環保部長陳吉寧 環境保護 霧霾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香蕉 | 亚洲另类欧美日本一区 | 免费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视频在线 | 一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国服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