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兩會要聞 兩會要聞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答記者問(實錄)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央廣網記者]:
去年騰格里沙漠的非法排污問題被媒體曝光,今年的2月份又有媒體發現當地有了新的污染,環保部對此有哪些舉措?另外,現在一些產業正在加速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那邊的生態環境往往更加脆弱,陳部長對此怎么看?有什么舉措?謝謝。
[陳吉寧]:
去年9月,媒體對這個問題報道之后,環保部會同內蒙古和寧夏兩個自治區政府開展了調查和處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內蒙古自治區對阿拉善盟黨政主要領導和其他20名相關責任人分別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寧夏回族自治區對中衛市環保局長、副局長、環境監察支隊長、副支隊長予以免職、行政記過和行政撤職的處分。涉案企業也被責令拆除廠房和生產設備,停產治理。同時環保部要求兩個自治區政府要舉一反三,開展排查,切實消除環境污染的隱患。
今年2月份,媒體再次報道,這是我到環保部沒有幾天發生的事情。環保部立即開展了調查,我們運用環境衛星遙感技術,發現了24處疑似水體。我們立即派西北環保督查中心到現場逐一排查,經過排查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老的問題已經整改完了;第二種情況,老的問題正在整改中,還在按進度進行整改,還沒有整改完畢;第三種情況,就是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們正在進行最終核實,對新產生的問題,一旦核實確認后,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下不為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這個問題。我們要確保所有整改措施全部到位,并且把這些結果向社會公布。關于騰格里沙漠污染的問題,我們歡迎媒體進行監督。
關于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帶來的污染轉移問題,我們也叫“污染上山下鄉”。這些年,中西部的發展明顯在提速,未來幾年,是中西部地區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西部地區2020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期,更是開發與生態環境矛盾的加劇期。所以,我們要避免在中西部地區出現個別在東部地區出現的那種發展與保護之間矛盾沖突非常大的問題。
為此,環保部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環保也有一個“PPP”,就是prevention、prevention、prevention,預防、預防、再預防。預防是環保的第一要務。一旦造成污染了,再治理,成本代價太高了。所以,我們幾年前就開展了關于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地區發展戰略環評,我們要把戰略環評成果用好,守住三條底線:第一條底線,就是生態紅線,不能進的地方,堅決不許進。第二條底線,要守住行業的排放總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條底線,要守住產業進入西部地區的準入條件和標準。我想,通過這樣一些宏觀的預防措施,來規避我們在后面的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二,加大對西部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支持力度。要提高西部地區環保設施的建設標準,切實增強治理污染的能力。
第三,加強對西部的生態補償。西部地區是我國的生態屏障,我國的主要飲用水源都來自于西部,我們應該給西部更多的支持、補償,讓他們保護好生態環境。
第四,要嚴格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不能用兩個尺度來執法,更不能讓中西部成為污染企業逃避責任的天堂,要切實防止發生污染轉移的問題。謝謝。
[美國中文電視、美國中文網記者]:
有媒體報道說,中國霧霾已經影響世界其他國家,甚至飄洋過海到了美國,影響了當地人的身體健康,請問您對此如何回應?謝謝。
[陳吉寧]:
謝謝你的提問。我想說,我們各國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村,我們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環境。
你談到跨界污染的問題和污染轉移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的機理、影響因子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今天這個問題是這樣,歷史上又何嘗不是呢?我想,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之中,我們跟所有發達國家一樣,都在經歷著這樣一個污染物排放比較高的時期。但是我相信你也看到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從“十一五”以來,通過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減少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2013年9月開始,我們實施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投入力度和行動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期還會公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強河流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同時,中國已經和周邊有關國家建立了相關的機制,開展環境方面的合作,我們共同分享信息,共同交流經驗,共同面對跨界的污染問題。
實際上,中國也參加了很多國際環保行動計劃和公約。比如說,在保護臭氧層、削減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危險廢物和化學品進出口等國際公約方面,中國都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最近,環保部也在積極參加聯合國環境署發起的保護西北太平洋、東亞海行動計劃和防止陸源污染海域環境全球行動計劃。應該說,中國政府在切實履行自己在全球環境保護方面的義務。
在這里,我要進一步強調的是,中國解決好自身的環境污染問題,就是對世界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最大貢獻。
[鐘雪泉]:
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陳部長。謝謝大家參加。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陳吉寧答記者問 環保部長陳吉寧 環境保護 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