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政協委員張鴻銘:樓市“去庫存”兩大難點待解
政協委員、住建部專家委員會成員張鴻銘
“房地產庫存的嚴重性應受到高度重視,”3月2日下午,政協委員、住建部專家委員會成員張鴻銘接受和訊房產采訪時強調。
據其測算,如果計入建設已經開始無法退出、又未銷售的房屋庫存,包括現房及期房全國約為66.72億平米。如按2015年的銷售速度,這些庫存大約需要5.19年才消化完畢。
令張泓銘擔憂的是,這六十多億平米的庫存,占用的資金總量約達到40萬億。“1/3左右為開發商的自有資金,至少28萬億是向債權人融資的,其中又有14萬億是向金融系統融資的,約占2015年底全國貨幣供應量(M1)的34.91%。”
作進一步的分析,如果這些庫存如果一兩年內消化不力,部分中短期債務就無法償還,如果三五年內消化不力,部分中長期債務就開始無法償還。顯然,這會導致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如果這種狀況同制造業、股市、銀行業的種種不景氣聯動或共振,金融風險陡然提高。
“所以,把化解房地產庫存作為國家任務來對待毫不為過。正是因為清醒認識到房地產庫存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在2015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中,中央才會用重要篇幅闡述了化解房地產庫存的要求。”
實際上,在過去的2015年中,高層提出了包括戶籍人口城鎮化、非戶籍人口落戶、鼓勵投資租賃、擴大公租房適用范圍、順應市場降低房價、取消購買限制的7項政策設想。并先后5次降息降準,通過財稅、行業政策等諸多方式促進房地產的全面去地產化。
張泓銘解讀稱,這些政策,包括同各地的補充政策匯合起來,會迅速地在全國產生正面效應。但以上政策,主要還是體現在需求一側,作為短期以應形勢的緊迫。因此,除了這些政策之外,還可以考慮在供給一側的調整,作為長期安排。
編輯:薛鑫
關鍵詞:政協委員張鴻銘 樓市“去庫存” 金融系統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