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兩高"報告
個體命運檢驗國家法治成色
要增強對司法活動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公平正義的守護者,那么公開透明是一個基本方向。最高法在深化司法公開,推進陽光司法上,一個著力點是加快建設“智慧法院”。通過信息化實現“審判執行全程留痕”。這是大數據時代,權責對等的借勢倒逼。
這是比此前的文書上網更徹底的網絡公開。消弭暗箱操作,讓違法違規現形,讓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對滿足人們的知情權、監督權有實質效用,也是對司法人員專業能力和辦案效率的敦促。司法正義的核心,還是在從業人員的素養和日常執行上。
只有人民內心擁護法律,法律才能發揮作用
法治的力量來源于民眾對法治的信仰和擁護。盧梭曾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中。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人民內心擁護法律,全社會信仰法律,法律才能發揮作用,法律權威才能真正樹立,法治社會建設才能真正得以推進。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一環。“兩高”報告被“刷屏”、點贊,表達的是人們對司法公正的期盼。站在新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問題,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應當履行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職責使命,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回應這種期盼。
微言大義:
@奄奄的嬊:勇于糾正錯案,一系列冤假錯案得以昭雪,這是公正的又一重要解釋。
@在草原上騎馬:完善機制,依法糾錯,相信會越來越好!
@洛陽小花:堅持司法改革,讓每一個案件都體現公正、規則和秩序!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兩高”報告是普通公民了解和認知我國司法現狀的一扇窗口,反思冤案錯案,彰顯了溝通誠意。公眾能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更好地筑起心中的法律信仰,才能促進依法辦事蔚然成風。
編輯:秦云
關鍵詞:兩高 法治信仰 個體命運 個體尊嚴 法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