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贏得發展永續動力

2016年03月16日 13:40 | 作者:王丹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社會公平與民心民生。小康不小康,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環境保護,關涉國家發展大局和全面小康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色發展,事關中華文明存續和中華民族未來。走向生態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戰略高度進行總體布局,融入治國理政新的宏偉藍圖。

近幾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被密集推出,從綠色生產到綠色消費,從專門的法律到嚴格的制度,從治污攻艱到密實監督,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筑牢。從中央到地方,堅持綠色發展,“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施政共識。藍天白云、綠水青山,既是民之所望,就理應成為施政所向。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

適應經濟新常態,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各級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發展質量而非發展數量上。要積極轉變生產方式,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綠色的、有效益的、可持續的發展,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實踐證明,綠色經濟才更具承壓性,不僅厚植了經濟發展優勢,拓寬了經濟發展空間,還能為經濟騰飛提供長久動力。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給各級領導干部劃出警戒線。唯有立足當下,自我加壓,才能讓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為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編輯:秦云

01 02

關鍵詞:生態環境 環境保護 習近平 綠色銀行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一伦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99精品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 日本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