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3月出口由負轉正,外貿“小陽春”能否延續?
經歷了一、二月份的連續負增長,3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速明顯改善。這種變化原因何在?能否形成趨勢性反彈?實現全年外貿“回穩向好”需要邁過多少坎?
出口呈現逐月回穩態勢
從1月份的-6.6%深跌至2月份的-20.6%,3月份則跳升至18.7%,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今年以來,我國出口月度增速出現劇烈波動。
對此,業內分析,每年年初的外貿數據容易受到農歷新年等因素擾動。去年春節假期時間在2月中下旬,當年3月出口為全年最低點。而今年春節假日在2月中上旬,假期效應提前到2月釋放完畢,因此3月出口明顯增長。
“政策環境利好也是出口有所改善的一個原因。”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說。據他介紹,經季節調整法剔除長假因素,1月、2月、3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4.2%、-0.8%和0.9%,呈現逐月回穩態勢。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認為,除了低基數效應外,全球貿易有所復蘇,尤其美歐制造業回暖帶動了對中國商品的需求,此外前期“一帶一路”大項目訂單的陸續落地也有利于出口。
在國際資源能源價格企穩,國內前期穩增長效果初顯、內需有所改善等因素疊加作用下,我國月度進口跌幅不斷收窄,今年1至3月分別為-14.4%、-8%和-1.7%。
盡管如此,從整體觀察,一季度我國外貿整體延續了同比下降走勢,進出口總值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展望二季度乃至全年,我國進、出口前景如何?
專家認為,3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PMI項下新出口訂單等先行指標均有所上升,反映企業預期改善、信心增加,但外需環境并未出現逆轉,加上今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后期外貿數據可能出現反復。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奎表示,目前我國外貿正處于調整轉型關鍵期,部分傳統產業產能向外轉移,新的外貿增長點還在加快培育。他認為,我國產業結構多元、產業體系完善,經過努力外貿可以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
外貿發展新動能正在積聚
天津富士達集團是一家生產自行車的傳統外貿企業。記者在這家企業的一個焊接車間里看到,20多臺機械手臂取代焊工正在焊接三角車架,為整個焊接工序節省了三成人力成本。
富士達的舉措是我國眾多制造業企業應對綜合成本上升的一個縮影。提升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通過轉型升級保持競爭優勢,正成為我國眾多制造企業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海關數據顯示,從出口主體看,一季度民營企業出口占比繼續保持首位,出口同比增長2.4%,占出口總值的46.1%,外貿內生動力繼續加強。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3月出口由負轉正 外貿小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