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全國政協委員張連起:大宗商品暴漲 商品也瘋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大宗商品影響幾何?
根據經濟學理論,需求側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歷了5年的熊市,商品市場大部分跌幅超過50%,達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低點,包括原油和鋼材在內的一些商品已經觸及中國工業化起步時期的低點。整體而言,商品價格已經處于長周期的底部范圍,因此在流動性充裕、環比傳導失靈、供給側改革以及傳統消費旺季到來等疊加因素的推動下,商品價格呈現了一輪中期反彈行情,或者說是階段性牛市的出現。但是很顯然,以上的諸多因素與經濟周期并不相符,因此構成大牛市的基礎條件并不充分。
目前來看,我們依然將這一輪上漲定義為筑底式反彈。推動這輪行情的因素從長周期來看,是資產配置的需求。從中期來看,是低庫存、低開工背景下,疊加季節性旺季補庫需求形成的行情。從短周期來看,是對悲觀預期的快速修正。
供給側改革能夠有效實施,會顯著減少過剩產能。但目前來看,改革仍在進行,具體的實施效果仍取決于實施的力度。供給側改革的壓力會向上游傳導,鋼鐵產能的減少、鋼鐵產量的下降對上游的鐵礦石及煤炭會產生壓力。
供給側改革的特征是激活實體經濟新的內生動力,提高潛在增長率水平,其主要內涵是調整上游商品資源配置,改變簡單的產能過剩。因此,供給側改革顯然是對商品由于產能過剩而導致的壓制有所緩解,也就是說對商品的支撐是長期的、漸進的。同時,由于是針對上游產品,因此對鐵礦和煤炭不會施加更多的壓力,其自身也在資源重新整合范疇內。
供給側改革中必然會涉及產業結構調整,部分落后低效產能會被慢慢出清,所以鋼鐵、煤炭等行業必然面臨一些產能的退出。而上游的鐵礦和煤炭勢必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目前來看,國內鐵礦退出的力度已經比較大,未來影響更多的是外礦的需求增速下滑。煤炭行業同樣也遇到了產能的慢慢減少,產能退出不僅僅是政策面的需要,也是市場化背景下的需要。所以本質上來看,無論有無供給側改革,最終都會有過剩產能的退出。而這個過程勢必是痛苦的,但正如目前看到的鋼鐵業一樣,產能壓縮之后,鋼廠利潤變得非常豐厚,所以風雨之后還是會有彩虹。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張連起 黑色行情 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