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壓住孩子的不僅是倒塌的墻
壓住孩子的不僅是倒塌的墻,還有民辦幼兒園的尷尬處境。媒體也很糾結,不報道,孩子得不到關注;多報道,會讓民辦幼兒園成為管理落后的代名詞,并不利于它們生存。
湖北武漢新洲區徐古街小欣欣幼兒園舉辦“六一”活動時,悲劇襲來。5月31日上午9時許,該園一處墻體垮塌,造成一名5歲女童不幸身亡,3名幼兒、6名家長受傷。(澎湃新聞網5月31日)
“六一”前夕,竟發生如此慘劇,讓人心里著實不是滋味。兒童節應該重視兒童權益的保護,而不是一種形式上的慶祝。如果連最基本的安全保護都做不到,還怎么過好一個節日?從新聞圖片可以看出,這所發生事故的幼兒園條件并不好。事故原因很容易弄清楚,除了對幼兒園管理疏漏的憤慨外,更應該追問這起發生在民辦幼兒園的悲劇是否有一種必然性?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數據顯示,到2014年,我國共有幼兒園209881所,其中民辦幼兒園139282所,占總數的66.4%。但是,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卻存在痛點。許多民辦園資金來源渠道比較狹窄,前期依靠舉辦者投入,日常靠幼兒園的保育費維持運轉。相比公立幼兒園,先天不足導致它們的基礎設施薄弱。而且,扣除了教師工資、辦公費用和教學設備投入等開支后,投資者還有盈利目標,一些安全隱患跟投入不足有直接關系。
2011年11月,甘肅省正寧縣一輛運煤貨車與當地幼兒園接送車相撞,造成19人死亡。這輛核載9人的校車,足足載了55人。這一次,孩子們又被倒塌的墻所傷。這些安全事件,都暴露出民辦幼兒園的尷尬處境。對此,媒體也很糾結,不報道,孩子得不到關注;多報道,會讓民辦幼兒園成為管理落后的代名詞,并不利于它們生存。理性地看,我國仍處于教育資源不平衡的階段,民辦幼兒園在其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有一項調查,84.8%的受訪者希望將幼兒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對此,社會還存在一定爭議,但有一點應當是共識,政府不能對民辦幼兒園坐視不管,應該想辦法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教師待遇和幼兒園的硬件水平。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除了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之外,不妨引入對幼兒園的動態定級制度,堅決取締達不到最低標準的幼兒園,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幼兒園停業整頓。如此,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章正)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武漢幼兒園 墻體垮塌 女童身亡 民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