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鄉村醫生,過得還好嗎?
圖為張善英在配中藥。牟健攝
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八里鎮侯家峪村張善英
“醫二代不再靠賣藥”
記者 銀燕
早晨7點多,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八里鎮侯家峪村衛生室,村醫張善英開始忙碌起來。這一天是65歲以上老人慢性病監測的日子。
“以前的衛生室,都是從自己家里騰出房子,面積小,地理位置也不好,村民看病不方便。”張善英說,這間臨街的衛生室由村里提供,衛生局統一配備器材,比以前好多了。
話音未落,一位老人走進衛生室。張善英趕忙起身,扶老人坐在診療桌前,細心地挽起老人的衣袖,開始量血壓。測完血壓后,她將測量結果拍了下來。
“為了方便監測村里老人的慢性病,每次檢查后我都會拍下照片,打印后與文字材料一起存檔。”張善英說。父親是村里的老村醫,她大學畢業后,跟著父親為村里人看病。后來,張善英考取了村醫行醫資格證,順利接了父親的班。
張善英說:“父親那一輩的村醫主要靠看病賣藥為生。如今,我們‘醫二代’收入不再靠賣藥。”
張善英獲得村醫身份后,與鄉鎮衛生院簽訂勞動合同,參加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2016年1月起,甘肅省實行在崗村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保險金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項目補貼是張善英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因為常年辛苦勞作,很多村民患有頸、肩、腰、腿痛等病癥,而拔火罐、艾灸等一些中醫治療成為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中醫門診治療1位患者補貼6元,接診的人數越多則收入越多。
甘肅省實施基本藥品零差率銷售,徹底切斷“以藥養醫”的鏈條,給村醫定額補助。從今年1月起,補助標準由每月200元增加到300元。去年,張善英收入為2.3萬余元,其中包含公共衛生服務補助1.1萬元,藥品零差率補貼2000元,服務和管理村級慢性病患者、計劃免疫等績效工資以及接診門診費用1萬元。
參加新農合的農民每人每年普通門診統籌補償封頂線為60元,每次就診、取藥消費上限為30元,扣除村醫6元診療費用,村民每次實際付費上限為24元。費用的結算都要通過新農合“一卡通”來完成。24元能購買的藥品非常有限,如果村民要購買超出限額的藥品,就必須分兩三次。
“這樣一來,很多村民改為現金直接購買。”張善英坦言,“村民用現金購藥,村醫即便提供了診療服務,也無法獲得診療費。”
編輯:趙彥
關鍵詞:鄉村醫生 農民健康 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