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經濟增速下行何以就業保持穩定

2016年08月17日 14:28 | 作者:伍戈 郝大明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各種證據印證了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放緩但就業保持基本穩定的客觀事實。對于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趨勢性背離,我們認為,可以從人口結構變化和產業結構變遷兩個視角進行剖析。

人口結構變化緩解就業壓力

從勞動力結構變化的角度來看,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一方面引致經濟增速下滑,另一方面卻緩解了就業壓力。具體地:

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是負面的,其原因在于老齡化社會里勞動力人口數量與資本存量的下降趨勢難以逆轉。盡管由于各國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科技創新能力等都存在差異,老齡化對于全要素生產率的作用仍存在著一定爭議,但對于老齡化進程較快、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全要素生產率的促進作用可能難以抵消因總勞動人口數量和資本存量的下降,及其對總供給和潛在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沖擊。從中國情況來看,其老齡化程度之快、程度之深都可能是史無前例的。

盡管如此,人口紅利的持續衰減卻客觀上緩解了現實就業壓力。一方面,勞動年齡人口增加越來越少,我國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比重2010年達到頂點74.5%,之后持續下降,2015年下降到71.9%。1996年以來,每年新增勞動力不斷減少,2015年新增勞動力198萬人,創1980年以來新低。每年新增勞動力不斷減少使就業壓力銳減。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即使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每年新增GDP對就業的需求仍然不少。例如,2015年我國GDP為68.55萬億元,比2014年多4.15萬億元,實際增長6.9%,名義增長6.45%;2015年底總就業人口77451萬人,比2014年底增加198萬人,增長0.26%。從這個角度來看,用6.45%的名義GDP增量消化0.26%的新增就業,實際就業壓力并不大。

產業結構轉型緩解就業壓力

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出現新的跡象,服務業相對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從國際經驗來看,與制造業相比,服務業勞動生產率較低,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相對更弱;但另一方面,服務業吸收就業的能力相對更強。這些也能在一定程度解釋經濟不斷下行但就業市場相對穩定的現象。具體地:

從經濟增長角度來看,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是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2013-2015年,我國一、二產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分別增長9.6%和7.1%,繼續保持2003-2012年較高增長趨勢(分別為7.9%和7.6%),但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速顯著回落,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7%,而2003-2012年該值曾平均高達7.7%。受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速大幅回落的拖累,總勞動生產率增速和GDP增速顯著回落。

編輯:秦云

01 02 03

關鍵詞:經濟增速下行 就業穩定 就業壓力 產業結構轉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 一区有码中文女同 | 野狼在线亚洲AV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 |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伊人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