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讓“規則”為企業家保駕護航
有“情懷”的企業家既要被善待,也要被有效約束,要通過國有企業的進一步改革來解決國有股東要么不作為、要么亂作為的問題。我國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的,國有股“一股獨大”是常見的現象。在這樣一種公司治理結構中,公司高管行為失控甚至發生國有資產流失通常發生在以下兩種情形:一種發生在“內部人控制”情形。公司內部人通過對國有股的廉價投票權的收買而發生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另一種發生在“強政府控制”的情形。當扮演大股東角色的政府足夠強勢的話,那么它就不僅會把公司決策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且還會用管理政府官員的辦法來管理公司高管,除了行政任命外,還直接控制其收入,從而導致對公司的過度干預而產生低效率。當前要加快國有企業的分類改革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改革,核心是解決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難題,使國資委既有動機又有能力去追求國有資產增值與保值的目標,為現代企業制度的構建創作前提條件。
在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的條件下,我們需要通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為有“情懷”的企業家施展才華搭建一個制度平臺。在一個現代股份公司中,具有不同利益目標的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與公司的績效休戚相關,除非他們有表達意見的渠道以及把意見付諸實現的權力,否則便無法實現資本保全。這就需要在公司內設置相互分權、相互制衡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員工組織等權力機關,協調不同產權主體的利益關系,確保決策效率。一是股東會與董事會之間的制衡關系。由股東會選舉產生的董事會擁有公司法人財產權,股東通過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來確保股東利益的實現和資本保全;二是董事會與公司經理層之間的制衡關系。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聘任或解聘經理人員,通過內部治理機制激勵與約束經理人的行為,經理人接受董事會的委托掌握企業的日常經營決策權;三是監事會與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制衡關系。在股東會休會期間,為了防止董事會與經理層濫用權力,以保護公司、股東及債權人的權益,現代公司一般設置具有獨立監督職能的監事會,監控公司資產的運行情況,避免董事會與經理層的相互勾結。
在兩權分離的條件下,職業經理人既是企業內最稀缺的資源,也是最容易利用股東的授權來謀取私人利益的人,認為僅憑企業家的“情懷”就能創造出像萬科這樣優秀企業從一般意義上說很可能是一種奢望,而大股東對企業的過度干預也無疑是有“情懷”企業家的噩夢。制度構建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在優化公司治理的前提下對經理人既要有約束更要有激勵。股份公司從某種程度上是有資本但無經營才能與無資本但有經營才能的人之間的合作。出資人在經理市場上選擇合適的經理人員,經理人員的人力資本價值取決于其潛在能力(如學歷、經歷等)和現實的能力(公司的業績)。經理人如果經營有方,他就可以通過由股東設置的年薪、獎金、股票期權計劃、退休金計劃等獲得相應的激勵性報酬;如果公司的業績不能讓股東滿意,那么股東就會通過董事會或資本市場拋棄他。因此,如何通過制度設計使經理人的薪酬與公司業績相掛鉤是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應該像孫悟空,他不僅有“情懷”,一路披荊斬棘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同時又能一個跟斗翻十萬八千里,在西天取經的路上憑著一雙火眼金睛和十八般武藝降龍伏虎,但孫悟空本領最高,他怎么翻也翻不出如來佛手掌,此如來佛手掌就類似資本原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資本原則就是現代公司法與資本市場遵循的基本原則,企業家只有把不斷增值資本價值并實現公司利潤最大化作為實現其個人價值的手段,企業家的個人價值也會隨之增大。因此,企業家的“情懷”與資本原則是現代公司騰飛的兩翼,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讓“規則”為有“情懷”的企業家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
編輯:秦云
關鍵詞:企業家 規則 萬寶之爭 企業家“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