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獨臂老兵為抗戰烈士守墓31年 解說傳承革命精神
采訪期間,于紅招帶筆者去尋訪另一位志愿者“風飄飄”(網名),門牌上“老街酒吧”4個大字醒目地橫掛在店門上方,雖說叫“酒吧”,其實里面一點酒都沒有,只提供清水和咖啡等飲品。
“風飄飄”五十來歲的模樣,人很和藹。35年前,她在憑祥市防疫站工作,救過很多從戰場上被抬下來的傷員,也給許多準備上戰場的戰士拍過照片,并且約定好等仗打完了就回來拿。可幾十年過去了,店里貼在墻上的幾百張老兵相片到現在都還沒有人來認領。她說現在每天都在希望這些相片會有人過來認領走,“我最害怕的是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于紅招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藤條靠椅上,但他想的不是墻上的那些相片,而是保存了5年的500元。
2009年夏天,于紅招手機上突然顯示了一個北京的號碼。對方是通過烈士鄔四毛的妹妹鄔鳳英找到于紅招的,她這次來是為了看望葬在匠止烈士陵園的哥哥馬義勇烈士。“她是代替她媽媽過來的,自從馬義勇犧牲后,老人家大病了一場,后來身體就沒再好過”。
何滿奇和老伴兒。
于紅招領著烈士的妹妹找到烈士陵園,陪著她一起祭掃烈士墓,還帶她去了馬義勇生前戰斗過的友誼關地區。
離開之前,烈士的妹妹很感激于紅招,塞給他500塊錢,請求他來年能夠幫她看望自己的哥哥,替自己掃墓祭拜。“我把錢收下了,我知道我要是不拿,她肯定會以為我不想幫她”。后來因為手機掉過一次,對方的電話號碼也跟著再也沒找回來。
5年過去了,于紅招每年都要自己一個人跑到馬義勇烈士墓前親自上香祭拜,每次他都要用清水給烈士墓碑清洗一遍,然后拔草掃塵,再敬上一個花圈。于紅招一直盼望能找到馬義勇烈士的妹妹,歸還這500元。他現在每月只有1300塊錢的工資,“就算生活再拮據,我也從沒想過要動用那500塊錢”。
不到一會兒,店里又來了一名“常客”,他是于紅招的好朋友,也是義工團的創始人之一劉星。這個開出租車的司機臉圓圓的,很和氣,他和于紅招兩個人就是一對“最佳拍檔”,一起經歷過許多事,“有些事自己回想起來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在劉星記憶中他覺得最難忘的是他和于紅招兩個人幫助江西上饒的一名老兵完成了一次非同尋常的“尋親記”。
2012年春節,老兵田成光帶著一家老小重回邊關“尋親”。三十幾年沒有見面,他很想念當年給了他飯吃的老鄉,后來聽說了“駱越義工團”的事,他找到了于紅招和劉星。但田成光提供給于紅招的唯一信息就是他手里的那張已經發黃的黑白相片,那是老兵隨部隊調離前和老鄉在院子里的合影。
“我們心里知道其實是很難的,幾十年時間說不定人已經搬走了或是已經有其他變故”,劉星坦誠了當時自己的想法,幾十年的城鄉變化,別說找一個完全不知道信息的人,就算是找一處地方也未必就是一件易事。“但后來我們想了想覺得還是應該試試看,找不到起碼也算是圓了老兵的一個心愿”。
他們經人介紹與駐地邊防部隊取得了聯系,通過溝通,終于知道田成光所在的部隊原來駐扎的地方是寧明縣明江鎮鳳凰村。鳳凰村是靠近邊境的一個偏遠村屯,即便是于招紅他們也不熟悉那里的情況。
第二天,劉星和于紅招陪著田成光駕車顛顛簸簸到了鳳凰村。可一問才知道原來村里有7個屯,“沒辦法,我們只能拿著照片一路詢問”。等到后來終于找到當時田成光住過的地方時,房子卻已經易主了。
雖然最終還是沒有找到要找的老鄉,但田成光的臉上卻有了一點輕松的模樣。夜色漸黑,他們又沿著原來的路駕車回去,“一路上田成光還是不停地講在老鄉家里的事,只不過那時他已經是放下了心事”。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老兵為抗戰烈士守墓31年 老兵為烈士守墓31年 老兵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