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長江經濟帶發展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2016年09月11日 16:44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問題5】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環境保護擺上優先地位。請問《規劃綱要》是如何貫徹這一要求的?
  答: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目前,沿江工業發展各自為政,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環境污染隱患日趨增多。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嚴重,發展的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窮水盡”。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多次明確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牢固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不是又鼓勵新一輪的大干快上。這是長江經濟帶戰略區別于其他戰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規劃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生態功能分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強化水質跨界斷面考核,推動協同治理,嚴格保護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協調、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綠色生態廊道。重點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保護和改善水環境,重點是嚴格治理工業污染、嚴格處置城鎮污水垃圾、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格防控船舶污染。二是保護和修復水生態,重點是妥善處理江河湖泊關系、強化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沿江森林保護和生態修復。三是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重點是加強水源地特別是飲用水源地保護、優化水資源配置、建設節水型社會、建立健全防洪減災體系。四是有序利用長江岸線資源,重點是合理劃分岸線功能、有序利用岸線資源。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有效利用市場機制,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推動建立地區間、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一是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建立生態環境硬約束機制,明確各地區環境容量,制定負面清單,強化日常監測和監管,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責制度。對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線、河段、土地和布局的產業,必須無條件退出。二是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完善長江環境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和預警應急體系,推行環境信息共享,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機制。建立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的區域聯動機制,研究建立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三是建立長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生態補償機制等方式,激發沿江省市保護生態環境的內在動力。依托重點生態功能區開展生態補償示范區建設,實行分類分級的補償政策。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探索上中下游開發地區、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進行橫向生態補償。四是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全面貫徹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制度建設為核心任務、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全面推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工作,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效模式。
  【問題6】在《規劃綱要》主要任務中,對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是如何考慮的,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有哪些?
  答:交通運輸體系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先手棋。要著力推進長江水脈暢通,把長江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統籌鐵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設,率先建成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的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強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支撐力。
  一是提升黃金水道功能。全面推進干線航道系統化治理,重點解決下游“卡脖子”、中游“梗阻”、上游“瓶頸”問題,進一步提升干線航道通航能力。統籌推進支線航道建設,圍繞解決支流“不暢”問題,有序推進航道整治和梯級渠化,形成與長江干線有機銜接的支線網絡。加快推進船型標準化,加大相關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加快長江船型標準化步伐。堅持安全第一,提高客船安全標準,完善危險化學品船舶技術規則和運輸管理。積極推廣應用節能環保型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舊船舶。健全智能服務和安全保障系統,加快長江水運預防預控和應急救助能力建設,增強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加強國家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和溢油應急船舶建設。優化整合長江干線渡口渡線,加強渡運安全管理。
  二是促進港口合理布局。強化港口分工協作,統籌港口規劃布局,優先發展樞紐港口,積極發展重點港口,適度發展一般港口,嚴格控制港口碼頭無序建設。鼓勵大型港航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采用商業模式整合沿江港口和航運資源。發展現代航運服務,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重慶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建設,積極培育高端航運服務業態,大力發展江海聯運服務。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以航運中心和主要港口為重點,加快鐵路、高等級公路等與重要港區的連接線建設,提升貨物中轉能力和效率,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樞紐港與鐵路、公路運輸銜接互通。
  三是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圍繞建設長江大動脈,加快鐵路建設步伐,優先實施消除鐵路“卡脖子”工程,形成與黃金水道功能互補、銜接順暢的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加快建設高等級廣覆蓋公路網,有效延伸黃金水道輻射范圍。優化航線網絡,提高主要城市間航班密度,培育和拓展國際運輸航線,積極發展航空快遞。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大力發展通用航空。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油氣管網,加快建設主干管道,配套建設輸配體系和儲備設施,提高原油、成品油管輸比例。
  四是大力發展聯程聯運。按照“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要求,加快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有序發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運行效率,增強對產業布局的引導和城鎮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快發展多式聯運,鼓勵發展鐵水、公水、空鐵等多式聯運,增加集裝箱和大宗散貨鐵水聯運比重,提高公水、空鐵聯運效率,提升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

【問題7】請問在強化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哪些考慮,提出了什么舉措?
  答:創新驅動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要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改革創新和發展新動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上做“減法”,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形成集聚度高、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走廊。為此,《綱要》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主要有:
  一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是打造創新示范高地,支持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重大政策。二是強化創新基礎平臺,加強長江經濟帶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持建設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建立和完善一批創新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和產業專利聯盟。三是集聚人才優勢,國家各類人才計劃結合長江經濟帶人才需求予以積極支持,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建立高水平人才雙向流動機制,鼓勵地方或企業對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給予一定的薪酬補貼。四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深入實施技術創新工程,整合優勢創新資源,打造重點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服務于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高水平創新鏈,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的研發攻關。五是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公眾尤其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力量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新創業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技術成果轉讓中介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執法。
  二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推動傳統產業整合升級,依托產業基礎和龍頭企業,整合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引導生產要素向更具競爭力的地區集聚。積極推動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建材、船舶等產業改造升級,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二是打造產業集群,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強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技術產業化和應用示范,聯合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世界級制造業集群。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推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提升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四是積極發展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節能環保、檢驗檢測、電子商務、融資租賃、服務外包、商務咨詢、售后服務、人力資源等服務業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教育培訓、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五是大力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支持現代傳媒、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推動文化業態創新,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有鮮明特色的長江文化基地。
  三要打造核心競爭優勢。一是培育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制造業創新體系,提升關鍵系統及裝備研制能力,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加快區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二是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寬帶中國”戰略實施,實施沿江城市寬帶提速工程,持續推進城鎮光纖到戶和農村光纖入戶,提升寬帶用戶網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4G移動寬帶網絡建設。三是促進信息化與產業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構建先進高端制造業體系,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試點。
  四要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一是突出產業轉移重點,下游地區積極引導資源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以內需為主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快向中上游地區轉移。中上游地區要立足當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因地制宜承接相關產業,促進產業價值鏈的整體提升。嚴格禁止污染型產業、企業向中上游地區轉移。二是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平臺。推進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促進產業集中布局、集聚發展。積極利用扶貧幫扶和對口支援等區域合作機制,建立產業轉移合作平臺。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和管理。三是創新產業轉移方式。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產業轉移合作模式,鼓勵上海、江蘇、浙江到中上游地區共建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共同拓展市場和發展空間,實現利益共享。

編輯:周佳佳

01 02 03

關鍵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領導小組辦公室 答記者問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成a人v电影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中文字幕 | 亚洲就去吻婷婷网 | 亚洲成色在线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