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當代縣委書記的榜樣——追記貴州晴隆縣委書記姜仕坤
可這一次她總也想不通,“為什么你要走得那么急,連句話都沒有留下……”
對20歲的女兒田姍靈來說,父親工作了六年的晴隆是個熟悉但又陌生的地方。六年里,她只去過那兩次,并不清楚父親究竟每天在忙些什么,只是在下鄉的路上,父親會像個孩子一樣驕傲地告訴她:“女兒,這條路就是爸爸修的……”
“上大學前,一個月才能見到一次爸爸,但現在我覺得他每天都在陪我,好像他會隨時推開那扇門,輕輕地走到我的身邊……”
姜仕坤年邁的父母仍在老家冊亨縣務農,三個兄弟一個是管道工、一個是司機、一個是普通民警。當干部二十幾年,他沒有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家人謀過一丁點福利。
作為一名丈夫、父親,他虧欠妻子、女兒太多的陪伴;作為一名兒子、兄弟,他虧欠家人太多的關心。姜仕坤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脫貧攻堅的事業,作為一名縣委書記,他俯仰無愧。
……
4月15日清晨,92歲高齡的晴隆縣原縣委副書記趙善平早早地穿戴整齊。這位當年隨二野解放貴州的老革命腿腳不好已經兩年沒有出過家門了。今天,他拄起雙拐,坐上孫子的車,趕往一百公里外的興義市只為參加姜仕坤的遺體告別。
“這么好的同志走了,一定要送一送。”老人說。
按照姜仕坤家人的意愿,他的遺體告別沒有儀式,沒有通知晴隆縣那些曾與他共事過的同事、朋友、鄉親。但在殯儀館的門口還是自發聚集了一千多名干部群眾。
在這些人中,有靠養羊富起來的農民,有他自掏腰包幫扶過的貧困戶,有跟隨他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戰友同事……還有很多,是他可能已經忘記,但卻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普通百姓。
人民的淚水與懷念,是對一名共產黨人最好的祭奠。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姜仕坤宿舍的沙發上放著這么一本打開的書。熟悉他的人都說,這是他生前最愛看的一本書。他折過的書頁上有這樣一句話——
“可以遺憾,但不要后悔。我們留在這里,從來不是身不由己。而是選擇在這里經歷生活。”
沒有誰的生活是無法選擇的,面對極度的貧困和惡劣的環境,你可以按部就班,可以渾渾噩噩,甚至可以逃避離開,但姜仕坤卻偏偏為自己的生活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打開方式”。
他的選擇換來的是晴隆32萬百姓更有質量和尊嚴的生活;他的選擇是一個共產黨人、縣委書記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走一條路,點一盞燈。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姜仕坤燃盡了自己生命的全部。
女兒田姍靈從這本書中找到另外一句話,她覺得這才是父親一生的寫照——“那些星星點點的微茫,終會成為燃燒生命的熊熊之光。”(完)(更多報道請關注新華社客戶端并訂閱“新華全媒頭條”)
編輯:秦云
關鍵詞:當代縣委書記的榜樣 姜仕坤 貴州晴隆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