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低價游陷阱最終影響了誰
旅企大戰
據悉,截至目前9家被點名批評的旅游企業已下架涉嫌“不合理低價游”產品800多個。
“但是真的可以杜絕低價游嗎?這在短期內很難!除了批零體系長期的供應關系使得價格成為主要指標之外,這幾年各大旅游企業尤其是在線旅游企業都動用了大量資金去補貼,造成表面價格很低,為的就是低價爭奪游客,這已經成為常態,攜程、途牛、同程旅游等都難以停止。”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攜程CEO梁建章曾經表示,要將價格戰進行到底!而在其這樣的理念之下,攜程一年耗資10多億元打價格戰。
既然行業“大佬”攜程已經開始行動,那么其他在線旅游同業者也不能閑著,畢竟爭奪客源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于是,驢媽媽、同程、途牛都以動輒數千萬元至數億元的成本進行價格戰。
價格戰的模式就是由旅游企業貼錢,將旅游產品的表面價格做低,來吸引客人。
部分業者坦言,其實他們并不愿意打價格戰,畢竟這樣太損傷利益,可是這就像是一條不歸路,一旦價格戰開打,就根本停不下來!如果自己停止就等于把客源拱手送人。除非所有業者都停止價格戰,不然就讓大家都“騎虎難下”。
“在線旅游公司因為背后有投資者或者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已有融資,因此有實力投入價格戰,可是即便如此,去哪兒、途牛等都還處于虧損,攜程雖然盈利但其利潤也受挫。旅行社利潤率很低,有些產品的凈利潤率不到5%,很多業者根本沒有實力打價格戰,客流自然被搶走,導致部分中小型旅游企業倒閉。” 佳琦旅游機構創始人瞿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導游 價格 旅游業 OTA 低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