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個別保險公司農險里玩“貓膩” “惠農”還是“坑農”
農業保險呼喚創新驅動
記者在部分農村調研了解到,有的地方青壯年勞動力多外出打工,農村家庭留守人員多為老人、婦女、小孩,種養收入大多并非家庭主要經濟來源。參保農戶對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的關注度不高,農戶維權意識相對不足。
水稻種植大戶易家明指出,應當進一步加大農業保險政策宣傳力度,繼續提高保險金額,覆蓋農業生產的物化成本,提高農戶的參保積極性,加大對理賠的關注和監督力度。保險公司也應當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短信等多種方式,廣泛公示農業保險政策和農業保險承保、理賠信息,保障農戶知情權。
朱偉忠建議,保監部門持續將農業保險合規經營作為監管檢查重點,倒逼保險公司加大資源投入,完善業務流程,規范實務操作。同時,對于水稻等參保戶數多、戶均面積少的普惠型險種,以及超強臺風等大災理賠,應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操作標準,使保險公司既能夠快速理賠,滿足地方政府及農戶的需求,又能符合農業保險監管規范。
承擔農業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要加快產品創新。當前,農業保險承保環節容易出現道德風險、逆選擇,定損大多采取人工查勘的傳統方式開展,理賠成本高、難度大、效率低,易引發糾紛,甚至損害農戶合法權益。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廣東省分公司農村保險事業部有關負責人建議,政策性農業保險應當由傳統農業保險逐步轉變為農業氣象指數保險。“農業氣象指數保險只需根據當地權威氣象機構提供的各種氣象數據進行賠付,無需逐戶查勘定損,將大大降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管理成本和操作難度,提高理賠效率。”他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保險 農險 貓膩 惠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