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開局良好 委員學者梳理中國經濟發展后勁

2017年05月02日 07:15 | 作者:崔呂萍 孫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委員莊聰生:

破解企業家“三心”,政府要著力“減服管”

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普遍面臨市場需求不旺、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過快、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等困難和問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全國工商聯原專職副主席莊聰生表示,“當前,我國民營企業家存在‘三心’問題:一是對發展缺乏信心;二是對產權保護不放心;三是對搞實體經濟不專心。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多措并舉。”

要解決信心問題,就要增強企業家的市場預期。一方面要繼續營造民營經濟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引導民營企業家充分認識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仍然是全球投資機會最好的國家,堅定信心,提振精神,抓住新機遇,勇于迎接挑戰,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的轉型發展之路。另一方面,必須激發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家才能,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同時要充分尊重企業家,尊重納稅人,尊重創新者,讓民營企業家切身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業創新創富精神,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

要解決安心問題,就要堅持完善和落實產權保護制度。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保護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發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莊聰生對此表示,要讓有恒產者有恒心,關鍵是做好產權保護,因此要切實做好中央完善和保護知識產權制度的落實,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堅持以公平為核心的原則,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保證法人和自然人的財產權、境內與境外產權主體的財產權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要解決專心問題,就是要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家堅守實體經濟,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的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去年底,我到河南調研時,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反映,他生產的速凍產品雖然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但賣一元錢的餃子、湯包等速凍產品只賺一分錢,利潤薄得像刀片。特別是這幾年,很多銀行資本‘脫實向虛’,沒有投入實體經濟,只在體外自我循環,加上房地產市場虛火旺盛,許多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家感慨‘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如到資本市場講個小故事’,‘干實體一年到頭累半死,也比不上在北京上海炒上兩套小房子’。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企業家專心致志干實體和轉型升級的積極性,不少人甚至放棄主業去做投資、炒房地產,導致實體經濟發展每況愈下。”對此,莊聰生表示,要通過對民營企業教育引導,使他們能夠保持定力,堅守實體經濟,加快技術、產品、管理、商業模式等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培育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安心、專心、用心創業創新創富。

除解決“三心”問題外,莊聰生表示,發展民營經濟,還要做到審時度勢。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已近40年,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思想觀念、發展理念、生產方式、消費觀念、商業模式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技術、智能機器人等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孕育發展,建立在這些新技術基礎上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不斷興起,給傳統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帶來了巨大沖擊。因此,有必要引導民營企業家充分認識并適應新常態下我國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并在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商業模式方面緊跟時代發展變化的新趨勢,抓住新機遇,勇于迎接挑戰。

政府在推動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肩負重任。這幾年,各級政府下放和取消了一大批審批項目,目前再放權空間已不大,要把重點放在減權上來。為此,莊聰生建議將政府對企業的“放管服”調整為“減服管”,即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變為減政、服務、管理。

在他看來,當前一個突出問題是政府習慣于重管理輕服務,而把“放管服”調整為“減服管”,則可以真正體現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這一提法的改變,雖然只是幾個字的調整,但可以反映政府工作思路的重大調整,有利于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行政體制改革,有利于轉變各級政府工作人員思路、理念和作風,有利于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莊聰生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白重恩:
加大引進來力度為企業走出去提供空間
“要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生產效率的提高很重要。我們的研究發現,各省全要素生產率以及不同時期的全要素生產率與外商直接投資的關系很大。外商直接投資占GDP比重較高,生產效率改善就比較快。”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在談及中國經濟發展時表示。

“但從這幾年實際的情況來看,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大幅度減緩。”白重恩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003年到2010年外商直接投資翻了一番,但從2011年到現在,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基本保持在1200億美元。1200億美元是怎樣的一種概念?以美國對比來看,前幾年美國外商直接投資一直保持在2000億美元左右,在2014年因為一個很特殊的原因有一個短暫的下降,降到了1000億美元,但在2015年又恢復到了3800億美元。從這組數據來看,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流量比美國低很多,存量就更不用說。

在白重恩看來,過去的30多年里,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現在對于中國的制造業甚至服務業同樣需要。同時,他還強調,“我們還應考慮一個新的因素,就是企業要走出去。”

“企業需要國際化,企業需要產業升級,這些和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有很大關系。這幾年我們走出去步伐確實是加快了:如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第一次超過了引進外資,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就大大超過引進外資,其中對外直接投資是1457億美元,引進直接投資是1263億美元。而從2016年的數據來看,也是我國對外投資大于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目前來看這不一定是壞事,但如果兩者之間差距不斷擴大,就會造成不平衡,未來就會帶來一些問題。我們應對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增速放緩認真考慮。”白重恩表示。

白重恩提出,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注意資本流動的平衡。“當我們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居民和企業都會有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這就會帶來一定資金向外流的趨勢;另外企業要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也同樣會帶來資金向外流的趨勢。如果我們沒有相應資金向內流,譬如在證券投資,直接投資方面資金向內流大大落后于資金向外流的速度,貿易順差就不足以填補資金外流的缺口,就會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問題。

白重恩建議應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方面要降低準入門檻,不僅對外商直接投資降低門檻也要對內資同時降低準入門檻。但在降低準入門檻問題上有一些反對的意見,但很多這樣的意見并沒有科學依據,因此建議,需要決策更加科學化,減少似是而非的觀點產生的阻力。

此外,還應加快雙邊投資協議談判進度。“2008年中國和美國啟動雙邊投資協議談判,2013年中國和歐盟啟動雙邊投資協議談判,我覺得在當下國際全球化受到挑戰時,我們應該加大推進談判的力度,為保護全球化的趨勢提供支撐。在全球化倒退的威脅之下,如果我們在投資方面更大程度開放,將有利于全球化的推動。因此,我們需要對外商直接投資更加開放,這樣也會讓我們的企業走出去更加順暢。”白重恩最后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開局良好 委員學者 中國經濟發展后勁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太粗太深了太紧太爽了国产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婷婷影音先锋色 | 在线观看三级a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