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村官扶貧“放下臉邁開腿” 政策利好保民生蘊能量
吳書香在田間操作農機。本人供圖
“你實在了村民比你還實在”
記得剛下到 官立堡村 的時候,吳書香 深切體會到了農村生活環境的艱苦和生產條件的落后,更感到了村民們熱愛生活,渴望擺脫落后面貌的強烈愿望。
帶領村民致富的夢想也就自然地深深扎進了她的心中。
吳書香介紹說,蘇家屯區是全市乃至全省的水稻主產區之一。在這之前,當地的水稻多是1.5元左右的價錢以原糧的形式被收購,再加工成大米包裝后,最后冠以其他品牌以三元至四元的價格銷售。
面對如此大的利潤空間,吳書香心里難受,反復問自己,“為什么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大米,我們的農民卻拿不到高收益?”她琢磨著,村民們是應該嘗試換一種新的銷售方式了。
2014年,大米行業競爭進入白惡化階段,為了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吳書香所在的八一街道團支部領辦了沈陽市青春聚力稻米專業合作社,主打農家自留米系列產品,通過電商等渠道,推出了“水田招租,私人訂制”的產銷模式,將大米通過互聯網賣到3塊多。
此時,團沈陽市委提出了一項扶持創業的政策,可以為合作社提供最高150萬元的免息創業貸款,這無疑是推動合作社發展的強大動力。
“農民有本事有能力種好地,可轉變經營理念很難。要想讓農民轉變理念除了做思想工作,就是讓農民嘗到甜頭真正受益,他才會相信你,跟著你,要通過創業找到出路。”
吳書香說,這些年來,黨中央對農村的關注實在、農村的發展實在。“在基層做事就像在田里種地,不種它不長,基層的事情不實它就沒效果。農村的日子實在,酸甜苦辣,可親可敬,在基層整天和村民在一起,心要實在,你實在了村民比你還實在。”
吳書香認為,黨十八大以后,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這是給廣大農民的內心鼓勵和客觀保障,中國的農村是社會發展的緩沖帶,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大學生到農村,是促進農業發展的人才資源優勢,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通過創辦產業,帶動農民致富,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在服務三農的過程中,就是對年輕人最好的鍛煉。
編輯:梁霄
關鍵詞:村官 扶貧 保民生 蘊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