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上海幼升小調查:“幼兒時期的一次高考”

2017年06月20日 17:03 |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分享到: 

私立異軍突起

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要改變國家包辦教育的局面,支持和鼓勵民間辦學。

當年夏天,上海長寧區新世紀中學和新世紀小學、黃浦區明珠高中、閘北區楊波中學和楊波外語小學從公立中小學轉制,被稱為公立轉制學校。

之后幾年,公立轉制學校不斷增加。這些學校自籌經費,教師自聘,法人自主管理。政府負責前三年的基本辦學經費,三年后斷奶,但學校的公辦性質不變。

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學校急需改革,尤其是作為改革前沿的上海,大家都對下一代教育有著急迫的需求。但在公立學校中進行的教育改革,難以突破“鐵板一塊”的狀態。

另外,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也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矛盾。當時,作為經濟較為發達的上海,人均公共教育經費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是發達國家水平的二十分之一,不到亞洲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

享受著公立資源,卻能由學校自主管理、自籌經費的公立轉制學校,無疑是可以進行教育改革的陣地,也能釋放政府的一部分壓力。這些進行轉制的公立學校,也往往不是那些聲名在外、實力雄厚的學校,而是一些基礎薄弱的學校。

政府為這些學校提供了場地、校舍,租金極低,并且在建校之初給這些學校提供了一筆經費。比如,閘北區在1993和1994年給楊波中學撥款50多萬元,長寧區在1995年給新世紀小學資助了50多萬元。

為了鼓勵一批優秀中小學教師和師范畢業生去公立轉制學校工作,各區教育局采用了“借調”的方式,即教師檔案、工作關系掛靠在公辦學校,編制在區教育學院,工作時間算教齡,工資則由這些公立轉制學校解決。

為了給各個公立轉制學校打響牌子,幾位有著多年工作經驗、接近退休年齡的資深校長,被各區教育局邀請去這些學校擔任校長。比如,徐匯區向陽小學兩位十分著名的校長王小平和吳瑞蓮,就前往身為公立轉制學校的世界外國語小學,主導了建校工作。

世外的校舍已建好了兩年。之前,這是一個新小區的配套學校,但因為小區地處偏遠,入住率低,校舍空置了兩年,沒有校長愿意前往建校。公立轉制之后,王小平和吳瑞蓮都被這種新模式打動,愿意前去試一試。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上海 幼升小 調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日本道久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中文在线伊人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 色综合99久久久精品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 久久精品日本亚洲优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