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79歲非遺傳承人制古火煙花獲刑4年半 焦急等待二審
因為身體原因,楊風申被取保候審,窩在家里的他并不知道,此事已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爭議。
有評論認為,楊風申事件反映了古老民俗文化與現代秩序之間的沖突。法律和傳統民俗活動應找到一條既確保安全又成全文化的路徑,實現應有的互洽。
入選省非遺的“五道古火會”
6月25日,河北趙縣南楊家莊村烈日當頭。79歲的楊風申坐在自家宅院,略顯粗大的舊T恤塞進皺巴巴的粗腿褲里,腰帶扎得周周正正。
楊風申個頭不高,光頭,額頭上皺紋很深。
和大部分上了年紀的村民一樣,楊風申小學文化,不太識字,大半輩子務農為生。
村民們說,在種地上,楊風申沒有特別的過人之處。但自從1996年擔任村里五道古火會的會頭以來,楊風申算是村里有影響的人物,他主持操辦了村里近20年來最盛大的古火會活動。
每年元宵節,位于趙縣縣城東約5公里的南楊家莊村都要舉辦“五道古火會”,在這一天,全村及周邊村子的鄉親們白天來此趕廟會,晚上焚香祭拜、燃放煙火,表達祈求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愿望。
據當地文化部門考證,五道古火會已在南楊家莊村流傳了幾百年,近些年不但沒有消亡,反而一年比一年鮮活生動。
當地老人們說,“五道古火會”有多種說法,比較主流的一種傳說是,“五道古火會”是為了紀念一位五道將軍,五道將軍是陰司的大神,掌管人的生死榮祿。他還有監督閻王判案的權力,甚至可以代替閻王決定人的壽限。傳說中的五道將軍頗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留下眾多救助弱者、成人之美的佳話。所以老百姓喜歡他、信仰他,建廟奉祀他。
按當地村民的描述,每年元宵節晚上八點左右,一盞五角星狀的燈籠亮起來,上書八個大字“千年古火,永放異彩”。這就是燃放焰火的號令燈,由會頭楊風申執掌。號令燈行進到哪里,哪里的焰火就開始燃放。楊風申執著號令燈緩緩前行,而在它的停留處,炮聲驟響、禮花飛騰。
“有的如菊花綻放、有的似玉樹臨風,有的像流光溢彩的瀑布垂下,有的若鋼花飛濺灑滿天際,給人帶來無限驚喜。”有當地文人曾如此描述古火會勝景,“壓軸戲是燃放生肖焰火,肚子里裝滿鞭炮的紙牛,在經久不息的爆竹聲后,一團火焰騰空而起,將焰火表演推向高潮。”
2011年,“五道古火會”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楊風申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楊風申又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當時對該項目認定時,考慮到了火藥制作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火藥制作只是整個民俗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項目在當地的民俗社會作用是主要價值所在,所以其所屬類別為民俗類而不是傳統技藝類。并且該項目之所以能夠一直傳承至今,在確保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自控和防范措施。
編輯:梁霄
關鍵詞:非遺傳承人 古火 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