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陜西省委 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二、 以生態宜居為關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綠色發展,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8.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到2020年實現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編修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實現行政村規劃管理全覆蓋,嚴格村莊規劃建設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建設查處機制。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鎮)處理”模式,實現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農村廁所改造,引導農村新建住房配建無害化衛生廁所,行政村配建公共廁所。建立完善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及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總結推廣戶用污水處理工藝,到2020年重要飲用水源地等重點地區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消除私搭亂建、亂堆亂放,大力提升農村建筑風貌,開展田園建筑示范。充分利用閑置土地植樹造林,建設綠色生態村莊,關中、陜南、陜北村莊林木覆蓋率分別達到30%、35%、25%。推進農村點亮工程。推廣大荔整縣推進鄉村綜合整治模式,優先實施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和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環境整治,每年建成64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
9. 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示范縣為載體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大力實施通村組公路建設和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加快實施縣鄉公路改建、建制村通暢、通村公路完善、安全生命防護、橋涵配套及危橋改造等工程。把農村公路建、養、管經費納入市、縣政府財政預算,建立逐年增長機制。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補齊設施短板,提高工程標準,大力發展集中供水,穩步提升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蓋率。加快“氣化農村”工程步伐。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落實村村通動力電規劃。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建設“寬帶鄉村”示范工程和移動4G網絡覆蓋工程,2018年完成國家第三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加快實現所有行政村光纖全覆蓋,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加強農村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
10. 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實施農業資源利用綠色發展工程,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抓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擴大農膜回收試點,促進農業清潔化生產。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2018年完成全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有序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新能源利用。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實施全量化利用試點示范。開展凈土行動,到2020年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綜合防治先行區和治理修復技術應用試點。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建設,落實縣鄉兩級農村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禁工業和城鎮污染向農業農村轉移。
11. 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步伐。以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為契機,著眼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制定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布局建設一批新興產業集聚、傳統產業升級、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的特色小鎮。深化4個鎮級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點,著力把35個省級重點示范鎮打造成為縣域副中心,把31個文化旅游名鎮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觀光富民小鎮。到2020年,培育100個特色小鎮,建設3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打造100個示范休閑農業莊園。
12. 加強鄉村生態建設。加大秦嶺南北及子午嶺、白于山區等江河源頭區預防保護。按照柔性治水理念,開展河湖水系連通,推進陜北淤地壩系、關中農村澇池、陜南塘壩建設。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實施“十線百站”工程,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森林公園,加快秦嶺國家中心公園建設。實施國土綠化及生態安全屏障保護修復工程,擴大退耕還林、封山育林規模,優先將56個貧困縣25度以上坡耕地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范圍。強化濕地保護恢復,持續加強濕地公園建設。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把公益林納入生態效益補償范圍。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鎮、村及田園生態系統示范區創建。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村 鄉村 建設 實施 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