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瞭望》封面專題 重磅推介河南

2020年01月11日 17:34 |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分享到: 

干部“三股勁”支撐中部崛起

◇撲下身子,擼起袖子,干出樣子

◇以前是“干部動動嘴,群眾跑斷腿”,現在成“群眾動動嘴,干部跑斷腿”

寒冬時節,記者來到焦裕祿精神發源地——河南蘭考。行至106國道和310國道交叉口,遠遠就能看到巍然屹立的焦裕祿銅像——身姿清癯、目光深情、意氣風發,讓人想起五十多年前他領著群眾戰風沙、斗貧窮的共產黨人風采。

與之相映成輝,在當下的脫貧攻堅主戰場上,河南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踐行焦裕祿對群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股韌勁、干事業的那股拼勁,把“三股勁”精神發揚光大。

對群眾有親勁

深冬里,中原大地,魚水般的干群情誼正在脫貧攻堅一線流淌。

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天剛放亮,焦作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市扶貧辦副主任岳益民就向博愛縣清化鎮街道南朱營村趕去,他說:“天氣越來越冷,到村里轉轉,看看村民家中缺啥少啥?!?/p>

剛走進南朱營村黨群服務中心,岳益民就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原來河南理工大學工會要為年底慰問職工采購米、面、油等年貨,南朱營村正好有這些物品和服務,他們正準備召開消費扶貧對接會。雙方正好在岳益民見證下達成合作意向。

記者了解到,焦作市把每星期的第二天確定為扶貧蹲點日,這一天市、縣、鄉黨員干部都會進村入戶,尤其是走訪貧困戶,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實打實幫助群眾排憂解難。

“村里誰家有難處,他們一準就來了,出主意、想辦法,就跟自己家的事一樣。”南朱營村村民余新芳說。她就曾在扶貧干部幫助下靠種菜脫了貧。

南朱營村看到的扶貧干部只是河南扶貧干部的一個側影。據了解,河南有50多萬幫扶干部長年奮戰在脫貧一線,他們從城市來到鄉間,從案頭奔向田頭,用腳步丈量民意,用真心換取真情。

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走遍大別山區、伏牛山區、太行山區、黃河灘區“三山一灘”脫貧攻堅重點區域,到22個貧困縣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河南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尹弘到河南履職第二天,就深入蘭考、新縣調研脫貧攻堅。

吳樹蘭先后擔任三個貧困村的“第一書記”,從平原地區到山區再到黃河灘區,走爛了幾十雙鞋,累彎了脊梁背,還將自家房產抵押了40萬元作扶貧資金,駐村7年幫助10多萬貧困戶脫貧。她說:“只有在群眾中,心里才踏實。”

陳增喜是南陽白河畔主抓農業科技的干部,每次下鄉見到群眾就主動遞名片,群眾有事也會按名片上的聯系方式給他打電話,他會以最快速度直奔田間地頭。這樣的事情多了,他也變成了電話多、朋友多、下鄉多的“三多”局長。鄉親們評價說,“他是俺們的貼心兄弟,俺們跟他掏心窩子?!?/p>

趙化錄是南太行山腳下輝縣市冀屯鎮黨委書記,在任21年常常帶領全鎮黨員干部走村訪戶,記錄“民情日記”,解決群眾困難?!班l鎮干部理應最接近群眾、最接地氣,不能像井里的葫蘆,從井口看是沉在下面,從井底看卻是浮在上面。”趙化錄說。

抓工作有韌勁

年終歲尾,黃河之畔,蘭考縣儀封鄉代莊村,一座座溫室大棚里熱氣蒸騰,人們正忙著采摘。

村黨支部書記代玉建跑前跑后,指導新加入合作社的農戶管理苗圃。他說:“說一千道一萬,村民手里有產業,才是脫貧致富的關鍵。”

2014年在老支書和村里百姓一再要求下,32歲的代玉建一咬牙,撇下在鄭州的生意,回到老家當了支書。上任三個月,他就拿出100多萬元,建了村兩委辦公樓,修了主干道??蛇@些動作并未得到村民肯定。當年的民主生活會上,村民們表示,這是“飛鴿牌”干部做法,不接地氣。

批評面前,代玉建意識到鄉親們要的不是“救濟”,而是帶領大家脫貧致富。他下定決心:學習焦書記,要干就干出個樣子來。

代玉建換上30元的短袖、15元的布鞋,下泥地,走土路,不是去貧困戶家里,就是在跑項目的路上。

在代玉建和村民們的努力下,村里新修公路2500米,新打機井45眼,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2017年3月,代莊村隨蘭考一道摘掉“貧困帽”。脫貧之后,代玉建也未松勁,因為“脫貧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標”。

不止代玉建,河南各級黨員干部都一樣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韌勁。

63年黨齡的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已是92歲高齡,仍堅持每周打卡上班,被網友稱為“90后院士”。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十七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將500多名大山孩子的求學夢“釘”在自己肩上,用扁擔把教材和學習用品一擔擔、一步步挑進大山,成為大山深處的播火人。

干事業有拼勁

今年60多歲的楊來法再不需要“背媳婦”了。

楊來法是欒川縣潭頭鎮撥云嶺村的黨支部書記。撥云嶺村位于伏牛山深處,是“掛”在山坡上的小塊山地。早些年,伊河擋住了去路,大山阻隔了發展,與百余戶村民廝守的,只有山頂上來來去去的云和一成不變的窮。

楊來法印象最深的是“背媳婦”。“伊河一漲水,村里人就出不去,女人去趕集要男人背過河,連生孩子也只能人背?!睏顏矸ǖ拇髢鹤泳褪撬持眿D趟過河找人接生的。

要想富,先修路。楊來法提出修路想法時,村民干部們興致高昂,但沒錢、沒人、沒技術的困難如王屋太行擋在門前。楊來法帶領全體班子成員決意“學愚公,開山辟路”。他們背著干糧,扛著錘子鐵鍬率先在山路上埋頭干了起來。

二組組長劉平周開山鑿石走在最前,三組組長王保顏累倒在工地上、架著雙拐繼續干活……在修路最困難的時刻,楊來法喊出“要苦先苦黨員,要死先死干部”的錚錚誓言,沖在最前面,干部、黨員、群眾都跟上來了。

開山鑿石,肩挑背扛,憑著“螞蟻啃骨頭”的精神,2001年,一條寬2米、長2.5公里的盤山道路在村民熱淚盈眶的歡呼聲中完工。撥云嶺村結束了沒有路的日子。5年后,楊來法又爭取到上級資金60萬元,修建撥云嶺大橋,村民們下山趟伊河水的日子一去不返。

近兩年,楊來法和撥云嶺村村民大膽決定:放棄祖祖輩輩在山坡上種糧食的傳統,轉種核桃和牡丹,發展鄉村旅游。如今,撥云嶺村核桃累累,牡丹爭艷,游人如織。昔日窮旮旯的撥云嶺,終于撥開貧困之云,迎來了幸福生活。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和其他村相比,撥云嶺村靠班子團結、黨員帶頭、艱苦創業,實現了后發趕超?!泵糠暧腥四矫〗?,楊來法的開場白總是這么說。

“比一比誰對上級精神吃得更透、把握得更準,比一比誰的增長點多,比一比誰的綜合抓手多,比一比領導班子的整體合力和水平,比一比克難攻堅的戰斗力……”河南在全省倡樹“五比五不比”,提振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營造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新局面。

撲下身子,擼起袖子,干出樣子。新時代的河南黨員干部,在焦裕祿“三股勁”的鼓舞下,以一個個拼搏“出彩”,濃縮成中部崛起的“精彩”。(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韓朝陽 史湘洲 《河南日報》記者 李曉瑋 盧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河南 全國 發展 產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 |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二区日韩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