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農業聯組討論糧食安全與供需結構:中國賣什么什么跌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訊(張磊 李彬)2014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1.21萬億斤,實現了糧食產量“十一連增”、農民收入“五連快”,農業基礎地位得以鞏固。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仍以較大篇幅針對未來農業和農村發展建設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方案部署,并制定了量化目標:“今年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1萬億斤以上,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 3月7日,在農業38、39組聯組會議上,關于糧食供求與糧食穩定等話題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焦點。
“討論我國的糧食安全,既要考慮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又要考慮經濟全球一體化這個大背景。”全國政協委員牛盾解釋道,從世界范圍來看,糧食仍然供不足需,還有10億人處于饑餓半饑餓狀態。從國際市場看,中國人口眾多,存在大國效應這一問題,往往中國買什么什么漲、賣什么什么跌。牛盾分析指出,“目前我國人均糧食只有400公斤,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滿足不了人們飲食結構改善、水平提高的要求。一旦糧食安全出現某些問題,我們要從周邊國家進口大宗農產品恐怕很成問題。”陳章良委員則直言,“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提出2015年糧食產量在1萬1千億斤,在確定目標時應該保持去年水平1萬2千億斤,以確保糧食安全導向,不至于引起大起大落。”
柯炳生委員認為,政府工作報告確實體現了農業“重中之重”的地位,雖然現在糧食庫存大,我們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信心,但要具體分析、正確解讀,“糧食需求每年是剛性增加的,所以還要作為重中之重來抓,農業生產能力建設的任務是長期的。”結合目前農業發展形勢,柯炳生表示根據目標價格進行農業補貼操作起來有難度、成本太高,“建議改善補貼方式,按農民承包面積多少‘打包’補貼,因為承包面積是穩定的,這樣補貼簡便易行。”
“政府工作報告中金融改革部分應適當增加對涉農實體金融支持的表述,以及對土地‘三權分置’的論述,引導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思想解放,鼓勵探索。”針對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楊小平委員說道,要創新思維方式,重視發揮海外華僑華人作用,助推農業“走出去”跨越式發展。而牛盾委員對此則持有不同看法,牛盾表示,“走出去”開辟國際市場,雖然已經實踐了很長時間,但對解決我們糧食安全問題的作用有限,“所以,保證我們的糧食安全,必須立足國內,其他措施可以采用但只是輔助。在十一連豐后,要牢記歷史經驗教訓,不能放松糧食生產。”
在鄭暉委員看來,“我國糧食生產十一連增后,供求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糧棉出現階段性相對供過于求,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的同時,也為調整農業結構提供了難得機遇。”他建議,要調整種植結構,改變單純追求糧食產量的做法;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依靠科技提高單產,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升級。這與陳章良委員的看法趨同。陳章良分析說,農村由于農技人員的缺乏,加上大量青壯年進城務工,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大,沒有人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優良品種、合理施用化肥。為此,“要加大力度對農村開展技術指導、提高農業科技含量。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農業聯組 糧食安全 供需結構 牛盾 賣什么什么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