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全國政協委員張全國:糧食質量安全“不打折扣”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 張磊) “不合理耕作、過度種植、過度使用農藥化肥、不重視施用有機肥料等問題,通過糧食生產、加工和禽畜飼養等環節,反饋到最終消費者的是農藥、化肥等殘留污染帶來的人身健康風險不斷增大。”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張全國委員直陳農業生產存在的安全隱患,“要將糧食安全的責任從紙上落到實處,糧食質量安全不打折扣”。
張全國認為,這些現象暴露出我國目前在糧食質量安全方面存在著質量標準不成體系、責任主體不夠明晰、質檢體系比較薄弱、執法監管相對缺位等糧食質量安全問題,亟需加以解決。國務院于2015年1月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要求從加強源頭治理、健全保障體系、落實監管責任等三個方面強化糧食質量安全治理,進一步明確了省級人民政府的糧食安全責任。依據相關精神,張全國就加強糧食安全重點推進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國務院在《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各?。▍^、市)政府必須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張全國表示,為使這種責任從紙上落到實處,必須從中央政府層面進一步明確每一粒糧食從土地到餐桌各個環節的具體負責部門,并且打破部門體制和利益壁壘,真正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其次,糧食質量安全問題的真正源頭其實是現代農業的可持續性問題,只有把糧食的質量安全和數量安全視為同等重要的問題,主動糾正單純保產量、保連增的狹隘糧食安全觀,科學對待豐歉,才有可能使保護土壤、培肥地力、防治污染等措施在現實中不打折扣,保障糧食的長治久安。同時,要進一步健全監管和保障體系。以河南省為例,2013年已有13個省轄市和3個縣(市)糧油檢驗機構被國家糧食局授權掛牌認證為國家糧食質量監測站。但是與2018年年底前在我國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的目標相比,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制度,健全糧食產地準出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兩會 糧食質量安全 過度使用農藥化肥 “放心糧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