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民盟中央建議多管齊下,提高農村教師“幸福感”
原標題:民盟中央建議:多管齊下,提高農村教師“幸福感”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 解艷華)
改革現有教育投入制度
改革現有的教育投入制度。合理協商并確定中央、省級、市級、縣級政府的教育財權和事權。構建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按地區經濟狀況、教育狀況分類管理的長效機制。將教育財政、人事管理權重心上移,由省(市)實行“大統籌”,再由縣(區)級政府實行“小統籌”,以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不受地方經濟起伏的影響。明確各級政府責任,逐步建立省級統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保障機制。
提高農村教師福利待遇
通過設立農村地區教師津補貼,優先考慮農村教師職稱評定、評優。一是財政單列支出農村教師津補貼。二是增加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完善農村教師住房保障機制,發展多元化的農村教師住房供給體系。一是主要由政府建設具有宿舍性質的教師住校周轉房和公寓房,教師工作調動隨即搬離。二是結合當地城鎮建設規劃,為農村教師建設一定數量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和集資房。三是鼓勵單位或個人投資在校園內和校園附近建房向教師出租,由財政給予教師一定的住房補貼。
加快農村教師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農村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積極吸納、公開招聘優秀的本、專科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中小學去,緩解當前農村學校師資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核定和補充實行動態管理。結合農村教育自身特點,保證薄弱學校有足夠的教師編制。鼓勵和引導教師由城市向農村、由師資富余學校向緊缺學校、由強勢學校向薄弱學校的合理流動,實現農村教師資源優化配置。對農村學校后勤管理進行改革,減少農村教師從事勤雜事務的工作負擔。
建立靈活多源農村教師增量機制
制定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使用的政策。每年拿出一些招生計劃,尤其對基層需要的特殊專業招收定向生。畢業后有到農村中小學工作一定時間的義務,期滿后優先享受保送碩士、錄取公務員加分等優惠政策。定向培養農村小學全科教師,農村小學全科教師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培養農村本地師范生,對來自偏遠農村的師范生進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使用,培養一批留得住的本地優秀教師長期在當地任教。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盟 農村 教師 改革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