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滾動新聞 滾動新聞
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龐麗娟: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龐麗娟。周小璐攝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3日訊(記者 周小璐)“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進入內涵提升、質量公平的新階段,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迫切性更為凸顯。”采訪一開始,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龐麗娟就對農村教育問題表示出極大關注。
采訪中,她告訴記者,由于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地理環境以及經濟、交通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農村教師不僅生活、工作條件艱苦,工作負擔重,而且待遇仍然普遍較低。“據我們近兩年在全國范圍的調研,月工資基本在2300-3500元間,這一狀況嚴重導致了農村中小學教師進不去、留不住,補充困難、流失嚴重的現狀。”
對此,龐麗娟分析,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日益凸顯,既有歷史的、長期積累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
“長時期以來,我國教育發展的重點聚焦在基礎設施和硬件建設上,放在規模擴大和提高入學機會上,而缺乏對教育質量的重視,缺少對教師隊伍建設及其質量的重視與投入,致使農村教師的待遇、社會保障等重要問題長期得不到根本、有效的解決。”龐麗娟強調,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以上亟需深入破解。
在此基礎上,龐麗娟建議,完善教師工資政策,著力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的基礎工資待遇。
“若能在現有教師基本工資收入2千多元基礎上,提高一半即1千元左右,能在相當程度上吸引與留住農村教師。”龐麗娟希望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下決心、想方設法盡快提高廣大農村教師基本工資待遇,以有效吸引與穩定農村教師。
其次,抓緊研究出臺“國家艱苦邊遠農村地區義務教育教師特殊崗位津貼制度”。“越在艱苦、偏遠的地區從教,津貼應該越高。而且,該津貼對崗不對人。若一直在艱苦邊遠地區農村學校從教,則永遠可享有。”龐麗娟建議。
據悉,《教育法》、《教師法》和《義務教育法》均明確提出保障教師政治、社會地位,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
“在我國依法治國背景下,應切實落實教師待遇的法定要求,一方面切實落實教師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地位,弘揚與重塑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一方面切實保障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的薪酬待遇。”龐麗娟強調。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兩會 龐麗娟 農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