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急救人才青黃不接 不妨讓急救員替代急救醫生

2015年03月09日 20:22 | 作者:奚冬琪| 來源: 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 奚冬琪) “我們每個城市都有‘120’急救系統,但是現在愿意從事這項工作的醫學院畢業生非常少,已經到了青黃不接,人力嚴重不足的境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還要從公共服務的定位入手。”來自北京市衛生局的鄧小虹委員提到,只有找準這個定位,才能把醫療機構的醫生從這個崗位上解放出來,并讓更多的人員充實到急救隊伍中來。

  鄧小虹委員解釋說,在任何一個國家,院前急救系統都應該屬于公共服務。而什么叫公共服務,就是非商業化的,由公共財政支撐,且具有專用隊伍的。“就好比我們突然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群體性傷害事件的時候,現場最先出現的就應該是三只隊伍:維持秩序的公安隊伍,進行救援的消防隊伍,以及挽救生命的急救隊伍。但是現在我國的院前急救并沒有被真正劃歸為一個公共服務的隊伍,而是把它視同為一個醫療機構。” 鄧小虹委員說,我國城市的急救車基本都是由醫院來管理和出車的,車上配備的人員也都必須是正規醫學院畢業的醫生、護士。但是實際上,急救車上的醫生掌握的技能相對簡單,用到的基本就是應急包扎和心肺復蘇,承擔的工作也僅僅是緊急處理后把患者轉送到具有相應醫療能力的醫療機構。而與此同時,這些技能雖然很簡單,可這些急救醫生的工作強度非常大,平均每天都要出車幾十次,有時碰到沒有電梯的小區有心梗、腦卒中的病人,還需要人背手抬。

  “因為工作強度過大,很多急救醫生干到40多歲就已經無法再勝任這項工作了。但是,由于他們掌握的技能單一,又無法轉到醫院其他崗位工作。所以,目前我國院前急救工作面臨的困境,一方面是人才青黃不接,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是人員的閑置、浪費。”鄧小虹委員認為,現在很多國家都采取的都是急救員制度,也就是把院前急救系統劃歸為公共服務,而不是一個醫療機構。“急救員經過三個月培訓,完全可以勝任院前急救的工作,國外甚至還鼓勵消防隊員從事院前急救,如果我們把它變成一個急救員的崗位,那我們就能有更多的從業人員,同時也不會造成人才浪費。”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急救 醫生 急救員 工作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 久久久理论片免费观看 | 开心五月欧美激情在线 |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 | 亚洲欧美日本一本二本三本 | 亚洲男女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