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建議
重慶政協建言緩解停車難 3年1億建生態停車場
一個個停車位掩映在綠樹成蔭的院壩里,既方便了市民泊車,又美化了城市環境,還能在烈日炎炎下,給車遮陰。在重慶璧山區城區,像這樣不收費的“生態停車場”3年內將建成20個,其中10個將在今年建成,已有5個投入了使用,大大緩解了當地市民的停車難問題。而這得益于政協委員的提案建議。
日前,由重慶市政協主辦的“參政議政巴渝行”活動走進璧山區,調研了部分重點提案的辦理情況。
據介紹,璧山區目前共有各種車輛12.8萬輛,其中私家小車4萬多輛,并以每年約5000-8000輛的速度增長。而在此之前,該區投入使用的停車場(庫),只能滿足5617臺車輛停放,同時,由市政部門規劃在大街小巷的臨時停車位也只有6540個,遠遠不能適應車輛快速增長的需求。由于停車位緊張,致使該區的大街小巷出現了亂停亂放的現象,嚴重影響車輛及行人的正常通行。
這個現象受到了政協委員們的高度重視,區政協委員胡玲提出的《新增停車場緩解城區停車難的建議》的提案,被列為今年由區委書記牽頭督辦的重點提案,并成立了提案辦理工作領導小組。經過調研,相關部門建議,進一步挖掘老城區公共停車資源。
記者今天在璧山區城鄉建委機關大院看到,院周圍的圍墻已經全部拆除,改建成了一個公共停車場,但看上去和“公園”一樣,里面綠樹成蔭,綠化占1/3,停車面積占2/3,共82個車位,社會車輛可免費在此停放。
據璧山區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已將7個各部門的機關大院改造成了“生態停車場”,里面既可以停車,也融入了社區公園的屬性,起到了綠化城市的作用。
該負責人表示,計劃在近3年間投入資金1億元,以璧城老城區為重點,在人流物流集中的地方,將一些機關單位閑置的大壩或大院,改建成公共停車場,以滿足市民停車需要。
具體規劃為:2014年在璧山老城區及新老城區結合部投資5000萬元規劃建設10個以上生態停車場,面積10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2000個以上,目前已有5個投入了使用。同時開放部分地下停車庫,新增1000個停車位;2015年投資2500萬元,規劃建設5個生態停車場,預計新增停車位1000個以上;2016年投資2500萬元,規劃建設5個生態停車場,預計新增停車位1000個以上。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停車 停車場 生態 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