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北京東城區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實錄]潘金峰:跨界 整合 多贏——“互聯網+”背景下的經營思維
潘金峰作大會發言 張傳東攝
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后又出現了“+互聯網”提法。個人理解,“互聯網+”偏重于互聯網企業融入、創新傳統行業,比如滴滴打車、小米手機;“+互聯網”偏重于傳統行業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工具去創新現有業務,實現轉型升級,比如蘇寧電器、萬科集團。兩者從本質上講是相通的,核心都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運用各種方式把眾創、眾包、眾籌等帶動起來,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產品品質,為大眾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新常態下,對于大部分傳統行業和傳統企業而言,“互聯網+”更多的是需要經營理念和思維模式的轉變,以此為前提來變革商業模式。當務之急,是要從骨子里跳出原來做企業的慣性,由內部轉向外部,由線性轉向立體,由單打獨斗轉向建立生態,由紅海血拼轉向合作共贏。簡而言之,就是跨界、整合、多贏。
第一是跨界。跨界的核心是拓寬經營眼界和經營范圍,類似于但又不同于相關多元化。跨界強調的是建設生態圈或平臺,讓客戶在這個圈子里、平臺上能一站式享受到多種產品和服務,在客戶流量和粘度的基礎上,挖掘實現客戶的潛在“相關價值”。比如微信,字面上看它的功能是社交,但現在通過微信可以購物、訂餐、打車、買票、娛樂、理財等等,這些功能乍一看怎么都是風馬牛不相及,但這就是微信這個APP能實現的功能。每天幾個億的活躍用戶使微信的贏利模式具有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再有:隨著雙創活動興起的“眾創空間”也是典型的跨界經營。比如咱們東城區成長起來的科技寺、和咖啡,不僅通過空間細分或其他多種方式為創業者提供辦公條件,而且會為入駐者提供創業導師輔導、投融資、職能管理外包、核心資源配套對接等增值服務,創業者只需做好自己最擅長、最核心的工作即可。“眾創空間”模式打破了物理空間資源限制,使經營者的收入來源從單一租金拓展到多元甚至是投資收益。當然,跨界是不容易的,一定要設計好商業模式,最終要么增強現有業務的市場競爭力,要么建立一個新的盈利模型、催生新的盈利來源。
第二是整合。用互聯網思維解讀整合,就是開放與協作,即:用較少的核心資源投入,最大限度地進行四兩撥千斤似的運作,通過智力資源、業務資源、政策資源、資本資源的聚集發酵,來實現最大化最快速的低成本經營。小米手機一條生產線沒有,幾年的時間做成了國產手機出貨量第一,今年的估值接近800億美金。滴滴打車半年多時間整合了近百萬輛出租車提供服務目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出行服務商。傳統房地產開發企業華夏幸福,通過和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上下游企業、投融資機構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立了“產業新城”模式,使公司的市值四年內增長了近10倍。很多企業無法像BAT那樣財大氣粗,做整合時主要通過并購。但可以參照小米、滴滴和華夏幸福,想清楚商業模式后以合作方式開拓關鍵外部資源。什么都自己做、什么都從頭做起的方式已經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做大做強。
第三是多贏。跨界、整合的關鍵是多贏,兩個詞概括即:“厚彼薄己”、“先舍后得”。首先是要始終堅持做優核心產品質量,高度關注客戶體驗,使客戶的需求尤其是痛點需求很好地得到滿足。這是根本。其次,要善待自己的供應商,保證供應商的合理利益,一味地追求低成本,最終會逼迫上游在質量上動腦筋,導致自己核心能力不可持續;最后,要處理好競爭對手尤其是直接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未來“競爭+合作”的商業關系將是主流,開展差異化競爭并且充分利用同業者之間的比較優勢開展優勢互補式的合作,共同把市場生態維護好、把蛋糕做大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中國企業需要深刻理解并熟練運用跨界、整合、多贏的思維方能基業長青。政府也應該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大潮,轉變觀念深化改革,以嶄新的思維來提高效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上更好發揮作用。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北京市東城區政協 東城區政協 十三屆五次會議 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