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北京東城區兩會專題報道>要聞 要聞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舉行大會發言
[大會發言實錄]周麗霞:場外市場助推中小企業創業創新
周麗霞作大會發言 張傳東攝
自2000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探索和快速生長的時期。2015年,國務院頒布相關文件全面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并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多層次股權市場體系將為不同規模、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融資渠道,有效支持更多中小企業運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推動創新創業活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一、 新三板是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
中小微企業雖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和創新的重要源泉,但是,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和難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中,大部分小微企業達不到利用股票市場的融資要求,也難以通過發行債券融資。從國際經驗和發展趨勢來看,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需要多元化渠道。
作為資本市場創新的產物,新三板已成為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量身定做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平臺。截至2015年8月,“十二五”時期,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融資780.67億元,并購重組交易總金額為105.04億元,新三板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可以預期,以快速發展的新三板市場、規范發展的區域性市場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場外市場,仍然是未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生力軍。
二、 利用新三板促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對于企業而言,掛牌的過程即是實現企業自身“基因改造”的過程。規范的公司治理是企業獲取金融服務、對接外部資本的基本前提,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業常青的根本保障還將大大提升企業經營決策的有效性和風險防控能力。
同時,企業通過登陸這個平臺,借助其融資制度,可以帶來股權融資、定向增發、增加授信、吸引投資人等資金助力,實現中小企業進入場外交易市場掛牌交易的目的。還有包含后期轉板IPO、品牌增值、價值變現、員工激勵、規范管理等諸多利好。
掛牌公司作為公開披露信息的公眾公司,在公眾、客戶、政府和媒體中的形象和認知度都會明顯提升,在市場拓展、吸引投資人及獲取地方政府支持方面都將更為容易。
小微企業應以此為契機,促進自身的轉型升級和創業創新。
三、 建議
東城區政府出臺了支持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的政策,對駐區企業上市、掛牌、駐區股權投資機構支持區內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給予補貼扶持,為中小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希望東城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幫助企業借助資本市場資源共享、優化配置的功能改善發展環境,吸引資金、留住人才,實現產業整合,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乘法效應。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深化資本理念,強化新三板概念。從國務院宣布新三板擴容至全國到今天,已有超過4000家企業成功掛牌。但是很多中小企業或者出于對資本市場運作的陌生,存在畏懼心理;或者在稅務方面存在問題,對于企業股改過程的成本消化有顧慮;或者擔心券商過于挑剔;還有的企業家對于資本理念的形成依然缺乏認識。未來可以采用座談、沙龍等形式通過培訓宣傳,讓小微企業家更多地了解資本市場尤其是新三板的知識,打消小微企業的諸多顧慮。
二是搭建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服務平臺。由政府出面與知名中介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提供上市、掛牌輔導,財務、法律咨詢等方面的專業培訓服務,加大中小企業對于以“新三板”為代表的場外市場的認知程度,使企業、企業家在心里上接受,在行動上走進資本市場。
三是對小微企業進行分類指導。調動基層力量,摸清區內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于條件成熟、成長性好的企業建立重點培訓體系,幫助企業對接有經驗的券商、投資機構,引導中小企業走向上市掛牌之路。對于目前條件尚未成熟,有待進一步發展的小微企業,幫助他們尋找適合發展的區域性股交中心,提高企業規范程度,提升公眾影響力,為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奠定基礎。
希望更多中小企業借助資本市場資源共享、優化配置的功能,緊抓時代機遇,拓寬融資渠道,改善發展環境,吸引資金、留住人才、實現企業自身的“財富效應”。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北京市東城區政協 東城區政協 十三屆五次會議 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