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汽車服務供給側改革彰顯政府責任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就像楊傳堂部長所說,網約車作為新生事物,給乘客帶來良好體驗,受到了乘客的歡迎。正視網絡預約專車龐大的市場需求,并適時使之合法化,是大勢所趨。交通部等相關部門將通過立法讓專車獲得合法身份,鼓勵順風車發展,“量體裁衣”制定新規,鼓勵新業態規范發展,提供差異化、多樣化的服務。這既可以激活汽車服務市場競爭,也可以盤活汽車市場資源,增加就業崗位,緩解老百姓出行難題,傳遞出尊重市場,回應民生需求的監管姿態。
盡管楊傳堂部長只是粗線條描述了專車合法化的情形,《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依然處在征求意見的階段,專車合法化只是邁出一小步,但是這一小步的意義不可小視。我們不妨樂見其成。
當然,要把“專車合法化”的好事辦好。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比如,網絡預約專車動了傳統出租車的奶酪,現有出租車行業的利益訴求應予以重視。出租車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是實情,但是出租車司機繳納份子錢和各種稅費以后,收入比較微薄。放開專車、順風車等網約車的同時,相關方面應該考慮降低出租車份子錢和稅費,給出租車司機減負,讓他們獲取應有的報酬。
再比如,專車如何合法是個頗具技術含量的問題。專車合法固然是好事,但是專車門檻如何設置,營運資格如何認定,服務如何監管,收費如何確定,需要廣泛征求民意,達成共識,形成一攬子的制度安排,尋求監管與創新的最大公約數。否則,專車門檻高了,專車合法化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專車門檻低了,乘客利益如何保證,交通秩序如何維持,這些都是問題。
當然,改革就要敢于啃“硬骨頭”。出租車市場管理再難,專車合法化問題再多,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社會有需要,群眾有期盼,就要認真去做,馬上去做,而且要做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政府的供給側改革,能否落地生根,惠及民生,是衡量百姓能否分享改革紅利,擁有更多獲得感的關鍵。就專車合法化而言,老百姓也能透過這一改革,直接分享改革紅利。如果交通部等相關部門主動作為,積極擔責,綜合考慮乘客、專車、出租車等多方利益關系,出臺監管措施,認真履行職責,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自律作用,確保老百姓出行舒適和安全。相關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編輯:秦云
關鍵詞:專車 網約車 專車合法化 出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