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民間信仰有別于封建迷信活動

2017年01月04日 10:15 | 作者:張建瑞 | 來源:中國民族報
分享到: 

民間社會對藏山神的信仰,一方面表現(xiàn)為是對趙武與程嬰、公孫杵臼所具有的忠貞無私、勇于奉獻、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高尚品德和偉大人格的精神信仰;另一方面是出于百姓大眾的實用需求,視藏山神為自己“福利”之神。“藏山大王,古晉國之圣卿也,功符天地,德會兩儀,是以施風雨而管天下”。為感激大王潤澤之功,也為日后祈雨方便,便在村中興建大王廟一所。從碑文中,我們看到了藏山神與百姓日常生產(chǎn)生活的緊密關系,他們虔誠地把藏山神作為“御災捍患”的保護神來敬仰崇拜。

龍神信仰。遍及于整個烏河地區(qū),是當?shù)孛耖g社會一種特有的群眾性文化現(xiàn)象。在留存的烏河石碑中,有重修各種龍神廟宇的碑27通,包括黃龍廟、白龍廟、青龍廟、五龍廟等多種類型,還有同屬龍神范疇的玉皇廟、圣母廟、風神廟等。

龍神信仰與烏河地區(qū)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密切相關。那里單純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使得人們不能主宰自己的生產(chǎn)生活。所以,他們視龍神“即郡民之主也”,認為龍神“主風主雨主雷主稼,歲有大旱,禱則甘霖丕應而穿,則大熟乃亦有秋”;“眾龍王發(fā)之為風云,蒸之為雨露,利澤之及于農(nóng)民,亦甚巨矣!”龍神成為了興風布雨,職一方水旱豐歉,可以消災滅炎的神靈,人們把“時和年豐,人物安阜,享樂土而快生”的幸福期望寄托于龍神的信仰上。

祖先信仰。崇天敬祖是一種源遠流長、帶有宗教式的民間社會信仰。從《烏河石刻》的有關碑文中也充分反映出了這種傳統(tǒng)觀念。如西潘進圭村《張弘信墓志銘》中,贊其“家業(yè)之興創(chuàng)于勤儉,家聲之大振于讀書”,他“忠厚居心,任恤好事,知親內(nèi)外”,這種高尚品行與治家能力“足以萬慶無窮者也”。這種對祖先懿德的美化,具有崇德及亡靈神格化的本質(zhì),表達的正是對祖先的無比追崇與信仰。傳承祖先功德是為了“光前基而振后緒者”,使逝去的祖先會庇佑賜福自己的家族后代,“子孫蕃衍,其后福昌”。

民間社會對祖先的崇拜,更多表現(xiàn)在千家萬戶對祖宗牌位的供奉。他們有的深受儒教傳統(tǒng)的影響,對祖先“事死如生,視之如事存”。通過供奉祭祀,把崇敬祖先當作一種慎終追遠、表達親情的孝道延長,從而賦予了一種倫理義務。還有的深受道教靈魂不滅、神鬼永存觀念的影響,把對祖先的供奉當作對死者靈魂的尊崇行為,認為可以安慰亡靈、求得保佑,達到避禍消災、祈福求吉的目的。

烏河地區(qū)民間信仰的特點

從烏河地區(qū)民間信仰的種種表現(xiàn)中,可以看出其明顯的幾個特點。

不同于制度化的宗教。民間信仰在組織制度上的松懈性和崇拜對象的隨意性,不同于制度化的宗教。它沒有系統(tǒng)存在的儀式、慶典與嚴格的教規(guī),沒有宗教團體組織,是民間自發(fā)的,由區(qū)域性社會自然人共同信任的年長者個人威望與熱心來維系。信眾是否參與,以何種形式、何時參與活動,完全取決于信眾自我感知到的需要和傳統(tǒng)習慣,而非制度性組織層面的安排。所信仰的對象與日常生產(chǎn)生活相關,可根據(jù)各自的需求找到相應的神明。祭祀、朝拜的范圍多限于村落內(nèi)部的村廟,神靈崇拜及群眾性活動的開展呈現(xiàn)出隨意性狀態(tài)。信眾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發(fā)揮各自特長,熱情投入。這些神明盡管不能滿足世俗愿望,但也能給人們帶來精神的安慰和幻想的幸福。

民間信仰既有別于制度化的宗教行為,也有別于封建迷信活動。封建迷信是舊社會一種固有的陋俗,一般由神漢、巫婆等迷信職業(yè)者主持的算命、看相、求簽問卜等活動組成,以裝神弄鬼、妖言惑眾進行詐騙錢財,危害社會秩序和群眾的身心健康。而民間信仰則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是根植于鄉(xiāng)土社會中的民俗文化,它對于維持社會穩(wěn)定和維護世道人心有著重要的作用。

編輯:韓靜

01 02 03

關鍵詞:信仰 民間 烏河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色九九在线视频精品99 |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香蕉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