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擦亮老字號的金字招牌
全國政協“提升中華老字號品牌質量”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鼓勵科技創新促進國企改制
“我在老字號工作了35年,目前老字號面臨三個缺:缺乏優質產品、優秀的技工、優秀的領軍人物。”會上,身為上海培羅蒙西服“當家人”的金建華委員說了這樣一番話,這也是一些老字號品牌共同的擔憂。
老字號的“老”是優勢,但不能“倚老賣老”,面對時代變遷和新的市場需求,要主動出擊,求變求新,這是不少委員的一致觀點。
會上,汪蘋委員表示,目前老字號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自身科技研發能力較弱,不習慣以科技創新為企業發展的突破口,其技術攻關項目也很難在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立項,需要提供外部的科技力量來支持老字號的發展。她建議國家級包括科技部的科技專項、發改委的技改項目和工信部的綠色制造項目,以及相應的省級行業內多層次的科技資金中,給予老字號立項支持。
“我查了老字號的研發投入數據,發現老字號上市公司贏利收入是108億元,但研發投入只有1.7億。”會上,劉長庚委員提到了這樣的數據。他說,老字號品牌工藝的傳承一定要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我國2015年技術研發投入占GDP的2.1%,具體到老字號企業的研發投入,我認為應該是這個數字的兩倍,也就是占贏利額的4%及以上,這才是科學的。”此外,劉長庚還建議將文化傳承、科技創新與企業管理創新進一步結合,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他舉例說,“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美國和德國的經濟實力能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是因為英國家族企業多,美國德國的企業很快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引進了職業管理者。”
在所有老字號企業中,國有獨資和控股的大概占了將近1/5,這是一個不小的比例。身為國企負責人的劉文偉認為,要改革,就要尊重市場規律,國企老字號企業改制工作勢在必行,“通過改制,可以更好地解決傳承問題,另外還要鼓勵國字號企業員工持股參股,解決老字號企業動力問題。”會上,黃淑和委員也表示要卸下國企老字號沉重的“歷史包袱”,對國企老字號加快實施混合所有制和股權多樣化改革。他說:“像中華老字號這種企業,一般規模不是很大,也不涉及重大國計民生,這類企業要放開一些,沒有好的機制,人才就進不來”。為此,黃淑和建議從增量上引進社會資本。
“當我們談四大發明時,記住的是中華文明光輝燦爛的歷史,當我們弘揚中華老字號時,宣傳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劉凡常委在會上充滿感情地說,希望中國未來能創造出更多百年品牌。他的話也代表了與會者們共同的心聲。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 中華老字號 民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