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關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三)2016年預算收支情況。
1. 一般公共預算。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552.08億元,為預算的101.5%,比2015年同口徑(考慮5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等影響)增長4.5%。加上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7271.08億元,收入總量為166823.1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7841.14億元,完成預算的103.9%,扣除地方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后增長7.4%。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82.02億元,支出總量為188623.16億元。收支總量相抵,赤字21800億元,與預算持平。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357.31億元,為調整預算的100%,比2015年同口徑增長1.2%。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從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315.06億元,收入總量為73672.37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890.35億元(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7404億元,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59486.3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1%,增長4.5%。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82.02億元,支出總量為87672.37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14000億元,與預算持平。2016年中央預備費預算500億元,實際支出146.1億元,剩余353.9億元全部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16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120066.75億元,控制在年度預算限額125908.35億元以內;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2678.06億元(含通過收回中央財政結轉資金補充1501.83億元)。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6681.12億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87194.77億元,比2015年同口徑增長7.4%;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59486.35億元。加上地方財政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5956.02億元,收入總量為152637.14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0437.14億元,扣除使用結轉結余及調入資金后增長7.4%。收支總量相抵,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與預算持平。
2. 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46618.62億元,增長11.9%。加上2015年結轉收入249.84億元和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收入4000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總量為50868.46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46851.52億元,增長11.7%。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178.08億元,為預算的97.8%,增長2.6%。加上2015年結轉收入249.84億元和地方上解收入7.59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4435.51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999.98億元,完成預算的88.5%,下降6.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889.8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110.12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大于支出435.53億元。其中,結轉下年繼續使用298.5億元;單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超過當年收入30%的部分合計110.72億元,按規定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擬由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的3個項目結余26.31億元,2017年調入一般公共預算。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42440.54億元,增長12.9%,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37456.63億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1110.12億元和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籌集收入4000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收入為47550.66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43961.66億元,增長1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38405.84億元。
3.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601.84億元,增長2%。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171.46億元,增長18.2%。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430.17億元,為預算的102.2%,下降11.3%。加上2015年結轉收入394.47億元,收入總量為1824.64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450.61億元,完成預算的93.5%,增長28.1%。其中,中央本級支出937.08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513.53億元。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246億元。結轉下年支出128.03億元。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1171.67億元,增長24.9%。加上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地方轉移支付收入513.53億元,收入總量為1685.2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234.38億元,增長48.5%。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246.91億元。
4.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8272.53億元,為預算的102.4%,增長4.1%。其中,保險費收入35065.86億元,財政補貼收入11104.34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43918.9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9%,增長12.3%。當年收支結余4353.59億元,年末滾存結余63294.67億元。
此外,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的要求,部分地方政府性基金項目轉列地方一般公共預算,對應的專項債務余額和限額116.82億元相應轉入一般債務余額和限額,不影響地方政府債務總限額。
(四)2016年主要支出政策落實情況。
促進教育發展。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支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8萬余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建立中職學校生均撥款制度。落實新的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全年8400多萬人次享受到國家學生資助政策。
支持科技創新。優化科技支出結構,重點保障公共科技活動,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完成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優化整合工作。完善穩定支持機制,促進科研院所改革發展。支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按6.5%左右的幅度提高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繼續提高全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保障優撫對象等人員各項撫恤待遇落實。支持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全國范圍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通過社會保險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方式,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公共服務能力。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擴大到200個城市,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支持19萬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啟動首批5000名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到45元,繼續推動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健康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支持實施500萬畝糧改豆和600萬畝糧改飼試點,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深入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擴大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試點范圍。深化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將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新機制,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采取多種方式消化政策性糧棉油庫存。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以上,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2800萬畝。擴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范圍,啟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完成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約30萬個。
支持生態環保建設。整合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安排進一步向燃煤污染控制、工業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傾斜。開展水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繼續安排資金支持重點區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啟動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涉及草原面積38.11億畝。支持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新增任務1510萬畝。落實天然林保護全覆蓋政策。支持河北京津冀水源涵養區等4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推動九洲江等4個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支持18個城市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加強基本住房保障。支持棚戶區改造開工606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14萬戶,均完成年度任務。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達到48.5%,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
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支持49871家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支持1260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實施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項目1791個。鼓勵文化產品創作生產,促進文化對外交流與傳播。支持中央國有文化企業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
以上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全國預算執行情況2017年全國預算(草案)》。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中央和地方預算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