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
教育扶貧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是扶貧治本之計。大連和六盤水嚴格落實中央要求,緊密結合六盤水教育所需,充分發揮大連教育優勢,盡大連教育之所能,多措并舉,全方位助力六盤水教育事業發展,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及從源頭上切斷貧困代際傳遞鏈條作出重要貢獻。
實施精準扶貧,供給優質教育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精準扶貧,貫穿于脫貧攻堅工作始終以及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教育扶貧也不能例外。教育扶貧是扶貧的重要內容和形式,是推進社會公平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要讓貧困地區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教育扶貧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需要精準分析受援方之所需、支援方之所能,并確保各項扶貧舉措都能夠精準實施。
大連抓準六盤水教育領域的短板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供給優質教育資源,為學生個體成長和發展提供適宜的平臺和廣闊的空間。瞄準為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大連連續選派4支團隊23位教師,派駐六盤水兩所高中開展支教工作,在精準對接中,讓兩地教育的工作想法、節奏步調一致。瞄準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大連與六盤水聯合提出“2+1聯合招生項目”,為貧困生建檔立卡,提供必要補貼,安排到大連優質職業學校就讀和實習。瞄準提升信息化教育水平,大連投資為六盤水開創運行衛星課堂,捐贈督政、督學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系統軟件,開展教育信息化專業培訓等,打造信息化教育扶貧的新高地。
“扶志”“扶智”結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于長遠;不僅要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還要阻斷其返貧,使其逐漸走向富裕之路。貧困地區及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因此,扶貧不僅要供給必備資金和資源,更要注重激發其內生動力,注重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幫助和指導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脫貧信心和志氣,提升發展的素質與能力,才能徹底拔除窮根。教育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發展能力的關鍵舉措,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同時,教育扶貧本身也要服務于貧困地區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為整體脫貧提供堅實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大連在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為當地學校制定教育教學規劃和改革方案,開展“課堂聽診”,開設發展指導課程,支教團教師與當地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優秀教師隊伍,成功打造了全方位引領受援學校和地區學科教學、教師培養、班級建設、教學研究、學校管理等工作的平臺,讓大連的先進教育理念和經驗在六盤水落地生根,帶動六盤水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為六盤水脫貧、不返貧并走向富裕之路積蓄強大后勁。
創新思路方法,提高教育扶貧成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教育扶貧也絕不能因循守舊,而要積極主動地大膽探索,及時根據形勢變化,運用先進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更好地實施精準扶貧。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在扶貧過程中,善于不斷改革創新扶貧機制和扶貧方式,創新扶貧思路和方法,創新幫扶舉措,從而確保持續提高扶貧成效。
大連立足六盤水實際,發揮自身優勢,創新性提出了“5+1大連班整建制模式”組團幫扶思路,有效破解了教育扶貧中時常存在的項目設置不夠精準、支教力量不夠強大、參與主體不夠充分、融合程度不夠深入等實際問題。經過努力,當地學生在與派駐老師面對面交流學習過程中,樹立了信心,開闊了眼界,埋下了夢想和希望的種子。同時,高考升學率明顯提高,為貧困地區孩子通過高等教育改變命運打下堅實基礎。大連還充分發揮校園足球優勢,與六盤水聯手申請全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被教育部體衛藝司列為教育精準扶貧創新項目,提升了六盤水體育教育水平。
大連與六盤水聯手積極推進教育扶貧,全方位引領受援學校的學風校風,帶動教學德育齊頭并進,帶動扶貧學校工作整體提升,相關經驗成為教育扶貧的典型案例,在六盤水發揮了巨大效應,在貴州省乃至全國得到認可和推廣。
(作者:劉潔,系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關鍵詞: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