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深耕細作 精準扶貧大有可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遠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共同發展。”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決勝之年,也是遼寧省大連市對口幫扶貴州省六盤水市的第25個年頭。兩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寶貴歷史機遇,堅持高站位高層面推動,把民生改善、人才交流、產業合作、創新引領作為突破口,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大膽探索新路,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文章深耕細作,凝聚形成扶貧協作強大合力。
1. 堅持民生保障,重點幫扶補短板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廣大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和改革開放紅利,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領域。包括就業、公共教育、社會保障、基本醫療衛生等方面在內的民生保障對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具有重大意義。大連與六盤水之間的扶貧協作恰恰是抓住保障民生這個基本點展開的。大連對六盤水最具普惠性的、基礎性的、兜底性的許多實際問題進行了重點幫扶建設,如新建和改造鄉村公路400公里,學校124所,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78所,幫助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解決飲水難、上學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實際問題,以此來更好地保障當地群眾的基本生活。就業是民生之本,為了重點解決今年由疫情帶來的就業難問題,圍繞“六穩”之首——穩就業的要求,大連將勞務協作作為重點工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通過“事業單位、國企定向招聘六盤水市貧困學生”的政策引領,引導更多幫扶對象來連就業,通過援建一批扶貧車間、增設扶貧公益崗等方式,促進幫扶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在疫情特殊情況下,今年仍成功轉移六盤水貧困勞動力來連就業151人,比去年全年增長28%;幫助就近就地就業3015人,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業2123人,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2. 堅持人才支撐,智志雙扶見成效
扶貧必先扶智,大連在對六盤水的扶貧協作中,非常注重發揮人才的重要作用。人才是精準扶貧的第一資源,大連與六盤水始終聚焦智力支持,形成了一批智志雙扶的好典型,首創了大連六盤水協作扶貧的模式組合,如“本地干部主管+掛職干部協管”共管模式、“雙向式、交互式”互派干部模式、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模式,這些模式的綜合運用使人才支援成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強。大連向六盤水選派的人才中,既有以援黔黨員干部為代表的作風過硬、素質優良、真抓實干的扶貧人才,又有以企業家為代表的既懂生產管理又懂市場運營的經濟人才,還有醫術精湛、教學突出、技術過硬的專業技術人才,各類人才為貧困地區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據統計,大連六盤水扶貧協作以來,大連累計派出掛職干部182人,幫助培訓各類干部和專業人才3萬余人。今年已經完成選派的掛職干部數量在30人以上、專業技術人才213名,完成兩省協議目標任務的125%。大連的黨政干部、企業家和技術專家在六盤水工作期間,以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幫扶成效得到廣泛認可。
3. 堅持產業聯結,合作共贏更緊密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作為貴州省脫貧攻堅的焦點地區,六盤水扶貧產業總體上仍處在探索起步階段。深化扶貧協作,必須進一步加強資源共享、產業驅動,通過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市場化的合作發展,促進貧困地區扶貧產業發展壯大,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逐步致富提供堅實支撐。基于此,兩市共同研究形成《大連市與六盤水市產業合作重點研究報告》,精準對接選擇項目。在現代農業方面,大連櫻桃久負盛名,通過科學技術,幫助六盤水改良櫻桃品種資源、提高育苗技術,解決了過去多花少果、裂果嚴重的問題,產量和質量都有極大提高。另外,還巧妙利用六盤水寒涼氣候優勢,建設高山草莓苗繁育示范基地,在此將大連優質草莓種苗繁育后,再轉回大連種植,實現提前兩月上市,給兩地農民帶來很好的收益。在畜牧業方面,利用大連商品交易所渠道優勢和大連港港口優勢,爭取優惠采購價格,幫助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六盤水發展飼料產業以及牛羊養殖產業,拓展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新領域,打造產業合作新亮點。在裝備制造業方面,發揮大連傳統優勢,準確把握轉型升級要求,延伸鋁產業鏈,做強鋼產業鏈,協助六盤水提升產業價值鏈。此外,還有殘疾人托養項目、馬術產業項目等一系列協作產業待落地實施。今后,在大連六盤水協作扶貧成功經驗基礎上,將繼續充分結合兩地優勢,不斷創新合作模式,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為六盤水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4. 堅持創新引領,消費激發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連在對六盤水的幫扶過程中創造性地提出了“七進”(進政府、進飯店、進商超、進大商、進會議、進媒體、進網絡)的消費扶貧模式,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新方式,以及“黔貨入連”等線上線下互為補充的全渠道“帶貨”扶貧模式,大大增強了供給滿足消費的能力,契合當下的實際消費需求,更好地滿足兩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大連和六盤水兩市市長聯合直播帶貨,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大連還將云招商網絡直播推介的成功模式引入六盤水,通過舉辦東西部扶貧協作網絡招商推介會,對六盤水市旅游、刺梨、紡織、玄武巖等扶貧重點產業進行網絡推介,取得了良好成效。以電商新模式引領新產業,以電商新活力和新產業激發新動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消費扶貧模式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大連與六盤水更好地實現“互聯網+精準扶貧”,帶動大連與六盤水的經濟活起來、城市富起來、人民樂起來。
5. 堅持共同富裕,東西攜手奔小康
推進精準扶貧,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需要。目前,在兩市共同努力下,六盤水已經成為貴州省率先實現整體脫貧的市州之一。大連在助力六盤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正繼續與六盤水一道,找準結合點,探索新模式,制定新舉措,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推動兩市協作常態化、制度化,并認真總結扶貧協作經驗,共同研究與扶貧有關的產業、資源、人才、資金、技術、市場等領域的新情況,實現優勢互補,拓寬合作面,不斷提升務實合作的綜合效益,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
(作者:中共大連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關鍵詞:深耕細作 精準扶貧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