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數字經濟十問之六
如何讀懂中國數字經濟?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年)》,“十三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最初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
對中國經濟貢獻率如此之高的數字經濟,當前存在哪些困惑?未來發展需要注意點什么?圍繞這些話題,本報記者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克進行了采訪。
跑通數字人才成長通道,
推動算力產業生態鏈構建
記者:任何一個領域的發展,人才培養與環境優化都是大話題。在數字人才隊伍培養和環境優化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孫克:我認為既要關注高端、復合型人才培養,也要重視產業工人數字技能的培育,還要強化基礎教育,跑通“基礎教育—技術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成長通道。
具體舉措方面,在高端人才領域,建議擴大數字經濟相關職業培訓與繼續教育規模,加強職業院校數字技能類人才培養,推進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優化完善課程設置,建設高水平數字技能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在復合人才培養方面,應鼓勵算力龍頭企業與高校、專業機構聯合開發專業課程,培養復合型人才。員工技能方面,加強對千行百業中人才的再培訓,提升其數字知識和運用技能。基礎教育領域,建議將數字素養培育相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課程,組織開展編程競賽,提升學生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
環境建設方面,我認為重點要推動算力產業生態鏈構建,打造有全球競爭力的計算產業鏈:一是把技術到應用的產業鏈條理順,從體系結構、芯片設計、系統設計、系統軟件、開發環境等各個領域形成分工明確又協同靈活的局面,同時要“引進來,走出去”,不斷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中的話語權;二是要加快推動開放標準建設,通過統一、規范的標準,加快計算產業的發展,讓不同產業環節的銜接更順暢。
數字產業化,元宇宙助其規模,
產業數字化,元宇宙助其活力!
記者:對于元宇宙,您怎么看?
孫克:元宇宙火爆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深刻的技術和現實背景。一方面,當前數字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基于元宇宙概念的產品普遍出現在網絡游戲、網絡社交、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領域中,這些數字產品正在改變著生產生活管理的方式和形態。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至今持續接近兩年,元宇宙中沉浸式的人機交互新互聯網形態的快速發展,能夠較好地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地理隔離帶來的交流交往困難。
對于元宇宙與數字經濟的關系,我認為我們不能過度單純炒概念,更要看到元宇宙中數字技術帶來的社會生產新變化。
從數字產業化角度來看,元宇宙中包含的云計算、人工智能、高速網絡和區塊鏈等前沿科技,本身就是數字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元宇宙中通過單點數字技術創新融合,使得數字產業化規模有望持續擴大。
從產業數字化角度來看,元宇宙中的數字技術不僅能夠賦能傳統的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更是催生了線上加線下融合的新型社會關系,以數字孿生、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手段構建的細節極致完美的仿真環境,正在深刻改變著現有生產生活管理的組織與運作方式,賦予實體經濟新的活力。
圍繞數據確權與管理,
我們還有很多事要做!
記者:對于數字經濟發展,您長期關注的角度是什么?又有哪些對應建議?
孫克:數字經濟的發展,我所在的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了四化框架,即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要素價值化。每一個方面都非常重要,我想重點說說數據要素價值化,這一點過去大家談得相對少一些。
數據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這一點國家已經明確,并很早就做了戰略部署。數據要想規模化釋放其價值,必須與資本、礦產一樣要確權,這是數據價值釋放的關鍵。深圳率先開展地方數據立法,首次提出了“數據權”,在法律層面積極探索激活數據要素潛力。但整體上,數據確權尚處于萌芽期。比如我國農業土地是農民集體所有,而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可以歸個人所有,在此權利屬性規定下農業土地得以流轉,激發廣大農民生產熱情。數據確權也是如此,思路要更開闊一些,是不是可以將數據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這還需要進一步統一思路。
由此我建議,研究推進數據確權和分類分級管理,探索建立符合數據要素特點的制度體系和流通平臺,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生態系統,暢通數據交易流動,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合理分配數據要素收益,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取得實質突破。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07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數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