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與紅線,值得關注!

2021年12月14日 15:38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圍繞做好自己的事情,夯實經濟基礎,我們需要在現有背景下,做出哪些新的努力?

2022,期待什么水平的經濟增長?

“我們需要先思考一個問題:在2020年的低谷和2021年的高增長之后,展望2022年,我們可以期待什么水平的經濟增長。”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2020年第三季度以來,GDP的兩年平均增速在4.9%到6.1%之間波動,而疫情暴發前的2018年至2019年,GDP兩年平均增速在6.1%到6.9%之間,這表明疫后經濟的潛在增長中樞出現了下移。

那么,疫后經濟增速的潛在水平是多少?今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指出,中國的經濟潛在增速仍有望維持在5%~6%的區間。

在魯政委看來,勞動力數量的下降和疫后消費習慣的改變,共同導致了疫后潛在經濟增速下降。從勞動力數量來看,2020年15~64歲人口同比下降了2.7%,而在2017年至2019年,這一降幅維持在0.5%附近。因此,即便不考慮疫情的影響,勞動年齡人口增速的放緩也會導致2020年GDP增速下降。

“‘十四五’期間,我們可能需要繼續應對勞動力數量下降的挑戰。雖然國際上通常將15~64歲人口定義為勞動年齡人口,但是《中國勞動統計年鑒2020》顯示,16~19歲就業人員僅占城鎮就業人員的0.8%,60~64歲就業人員僅占2.6%。因此我們需要高度關注20~59歲人口的變化情況,由于‘十三五’期間15~54歲人口平均數量較‘十二五’期間下降了3.0%。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20~59歲人口(即勞動力的主力軍)平均數量可能較‘十三五’期間下降3.0%左右。”魯政委這樣表示。

勞動力數量的下降難以逆轉,而疫情形勢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魯政委表示,2022年GDP增速目標大概率低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歷史上如果我國下調GDP增速目標,其下調幅度通常在0.5%到1.0%之間。據此推算,2022年GDP增速目標可定在5.0%~5.5%,以便將經濟增速維持在潛在水平附近”。

值得期待的經濟轉型和亮點

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看來,明年仍有值得期待的經濟轉型升級機會和亮點。

劉鋒表示,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預計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繼續放緩,但至觸底仍有距離,同時,新基建、新能源、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生物醫療、新材料、消費升級等產業投資有望成為明年拉動投資增長主力,預計明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與今年持平;消費領域,預計CPI仍將進一步上漲,在收入端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滯漲與結構性失衡仍將持續,內需仍將延續修復狀態,短期內難以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預計明年增速在5%左右;進出口方面,出口貿易增速受海外產能恢復與關稅上升影響進一步降溫,預計增速在4.3%左右,進口貿易預計將得到國內工業生產及消費反彈的一定支撐,維持在10%附近。

“伴隨著明年中國經濟的‘調速換擋’,增長動力或將迎來從傳統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大轉型,‘雙碳’領域、新能源、新基建、數字經濟等領域有望成為明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劉鋒表示。

同時,為保障明年經濟的平穩運行,應對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劉鋒認為財政與貨幣政策也應做好跨周期調節。考慮到我國目前債務水平低于國際發達經濟體,財政政策仍有寬松空間,應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資力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發揮財政的杠桿作用,同時擴大對消費領域的減稅降費,助力內需走向復蘇。貨幣政策方面,劉鋒認為目前我們暫不具備大規模降息的基礎,應更加注重政策的精準施策,重點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提振企業家預期。

談及對2022年的政策建議,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洪斌表示,短期任務可以歸納為通過加大財政和貨幣政策力度支撐經濟。而長期任務之一,應為加速中國工業化進程。

陳洪斌表示,如果我們能找到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的持續工業化之路,將有可能把全人類的工業文明提升到新的高度。由碳中和、碳達峰開啟的中國新能源革命或許已經為此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但也應看到,一般性的經濟活動對個體有利,對環境可能存在負的外部性,而發展新能源這種創新型的經濟活動往往對個體有較大的成本壓力,但對社會具有正向外部性,因此需要國家從戰略角度加大支持力度。

警惕輸入性通脹對我國經濟的潛在影響

綜合來看,2022年中國通脹壓力總體可控,但同時也需要密切關注全球通脹走勢,警惕輸入性通脹對我國經濟的潛在影響。對此,畢馬威中國研究團隊表示,今年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通脹壓力迅速抬升,并分別創下過去幾十年來最高值。而疫情后美國勞動力市場出現新的特征,可能對通脹帶來一定壓力。

由外及內,上述研究團隊認為,今年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快速增長,工業產能利用率也處于較高的水平,推動了制造業投資的改善。制造業在我國經濟未來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依然具有核心作用。“十四五”規劃提出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并推動制造業向綠色、智能、高端升級。

在政策的推動下,金融機構也在不斷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近年來我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明顯高于制造業整體投資增速。新設立的北交所也明確表示將重點為“專精特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支持。為此,可以預期,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制造業投資將繼續快速增長。

同時,和綠色發展相關的投資也是另外一個關注熱點。例如人民銀行在11月推出新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相關企業發放綠色貸款。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14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經濟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专区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 尤物在线观看视频黄负 |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