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5全國兩會>面孔 面孔
林寬海代表:秸稈還田不能簡單地“一碎了之”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林暉、管建濤)每年秋冬季節,由秸稈燃燒導致的大氣污染事件層出不窮,甚至危及航班飛行安全,由此,一些地方對秸稈采取了粉碎還田的處理辦法。但在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市長林寬海看來,這樣做也非治本之策,他認為秸稈不能簡單地“一碎了之”,還要有新思路、新辦法。
在產糧大市佳木斯工作多年,林寬海對秸稈處理之難深有感觸。“有句話叫噸糧噸草,就是產1噸的糧食就能產生約1噸的秸稈。以前農民大多把秸稈給燒了,現在一些地方把秸稈粉碎還田。但是粉碎后的秸稈并不能直接被土地吸收,還要靠自然去還田,其腐爛轉化過程長達數十年。”
與此同時,秸稈粉碎后并不能殺死蟲卵、帶菌體等一些病蟲害,直接還田有可能使來年的病蟲害加重。
林寬海介紹,為解決秸稈問題,佳木斯市引進了一種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收儲農民的秸稈運到專門的工廠里,提取秸稈纖維素生產高檔紙巾產品,剩余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制成一種名為黃腐酸的肥料,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綜合利用效果。
“不過這項技術要想全面推廣還存在一定困難。”林寬海說,目前秸稈收儲機械沒有列入農機補貼目錄,裝備單價較高,影響了農戶收儲積極性。
“要想把農民一家一戶的秸稈收集起來,還需布設很多秸稈收儲點。”林寬海說,建議國家在秸稈存儲和項目建設用地方面給予特殊支持和稅費優惠,激發各類企業投資秸稈綜合利用事業的動力。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全國兩會 兩會 林寬海 秸稈還田